达沃斯论坛: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中国信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27 14:48 来源: 社科院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走出冬天、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下,刚刚在瑞士小镇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受到外界高度关注。“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中国经济的表现无疑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活力。2015年被称作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年,当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世界有什么联系,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双引擎”保证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认为,世界期望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双引擎”成为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关键词。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致辞中提到的,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形成“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王义桅说,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4%,由经济高速增长期步入“新常态”。这要分两个层次来看,“新”表明不再是超高速增长,“常态”则关系到当下这种中高速经济增长率需持续保持。“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投入与全民创业无疑会为新常态提供‘双引擎’。”

    王义桅认为,双引擎既依靠政府,也依赖民间;既包括传统增长模式,也包括新型网络金融模式。政府投入已转向定向投入。民营企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正在带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整个经济肌体就会充满生机,汇聚成巨大推动力。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认为,中国持续采取稳健的货币供给政策,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对部门产业、小微产业等采取定向刺激。财政拨款的投放也进行定向、定产业、定行业的有目标刺激,而非过去的“一刀切”模式。“比如,当前发改委公布的投资计划,就是在分析产能过剩等具体问题后所进行的靶向清晰的刺激性计划。这样的投资计划是可控的、定向的,即便局部不成功,也能为后续的改进措施奠定基础。”

    中国金融稳健为世界提供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认为,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保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这是中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在过去一年所顺利完成的目标。

    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无序发展等问题,是近期以来中国金融发展的疑虑所在。高海红说,“中国正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也同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在这个时候,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很容易被放大。特别是,过去几年间积累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达到了关键点。比如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子银行,以及一些部门的产能过剩等问题交互影响,已经危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债务无法支付,出现重大违约事件,就可能会导致整个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对银行和企业产生影响。但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非常及时。”

    高海红分析,在全球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今天,欧洲作为当下全球最受关注的经济脆弱区域,正在忙于实施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用货币政策买时间,以便开展结构性改革,并避免经济整体陷入通缩。“从短期看,欧央行量宽政策的直接结果是欧元持续贬值,这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出口产生利好。但也可以看到,欧央行公布量化宽松之后,加拿大、印度等国家马上宣布降息政策作为应对。可以说,货币政策的这种‘传递性’已经有些非理性,表明各国对出口竞争力的担心,一旦演变为竞争性贬值,则会带来全球性的消极反应。”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也积极加入了全球的金融治理,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高海红说,“一个很明显的动作,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实体的积极进展。中国参加全球金融治理,有利于增加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规则制定中的整体发言权,这顺应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的稳定性。”

    过去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达28%

    自2008年后,新一轮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周期性波动的低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王湘穗认为,所谓“新常态”,最初是西方概括金融危机之后的一些变化,正在长期化、常态化。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法指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中高速增长的一种趋势。“我认为,这表现出世界经济还是处在危机的大背景下。”

    丁剑平解释,全球经济现在进入从衰退状态转向走出衰退的过程中。“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正代表着一种衰退,代表着一种长期的低迷。当前俄罗斯由于油气价格波动导致卢布贬值,说明新兴市场国家也正在遭遇很多金融方面的问题。”

    丁剑平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目前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中国和欧盟都既是能源出口国也是能源进口国,国际因素对中国与欧盟的影响非常微妙,需要谨慎把握。“欧盟由于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问题不力,至今不能从容应对。而中国稳健的货币供给继续推行,可避免像欧盟那样陷入‘流动性陷阱’。”

    王义桅认为,当今世界经济正面临“双重风险”:一是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二是地缘政治冲突。“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过去5年平均达到28%,高出第二位的美国近10个百分点。中国是资本输出大国、进口大国,货币政策稳定,民间创新发展迅速,2014年就有1/3的新增专利来自中国。如果说世界经济存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那么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量。” (记者 张君荣)

责任编辑: 王骁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