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金领”? 农业+多产业融合是“风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2-24 15:55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结构性改革强农惠农。

在今年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曾讲起一段往事:10多年前他去加拿大考察现代农业,特别注意到对方介绍情况时从不简单地说“农业”(Agriculture),而是始终用一个完整的词组“农业产业”(Agriculture Industry,直译为“农业工业”)。时隔五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并提出了四点举措,其实可以看作是对于农村产业化的具体部署。

产业化是与自给自足的个体经营相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原因和农村的基础薄弱所致,农业的发展都未被纳入整个经济发展的产业化链条中去。这既导致了强农惠农的力度不足,也使得农业发展对于整个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的作用有待提升。而在当前稳增长和调结构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其实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蓝海。

农村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变化的就是传统的生产模式。过去靠农民个人的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显然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此次常务会议提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因业制宜探索多种融合方式。如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其实就是着力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并强化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拓宽农村的产业半径。

当然,在这方面尤须突破一些机制障碍。有消息称,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受瞩目的议题就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而2016年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三块地”改革试点将会进入全面落实阶段。这无疑将为农村迈向产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农村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即是“人”的问题。这里的人不再单是指过去的传统农民,而是指具备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的“农村产业工人”和带头人。为此,常务会议要求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而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人才与资本的“回流”和“下沉”?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至少给出了部分答案。如要求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倾斜。其中的一个细节颇具信号意义,即“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一直以来,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给予农村的惠农支持都不少,但真正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予以精细化的扶持还并不多见。而事实上,要推进农村的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也只能植入“产业化”、“市场化”的视角,才能更见成效。

除此之外,农村的产业发展在当下有必要抓住“互联网+”这一东风。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专门部署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此次也再次提到要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其指向性是不言而喻的。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意味着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农村地区要站到更加靠前和主动的位置,而不再是发展后方和“落后”产能的转移地,对于如“互联网+”这样的新业态,农村除了弥补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更要主动努力与城市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勿失良机。

强农惠农的根本落脚点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出路就在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把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强农惠农的“牛鼻子”。(朱昌俊)

责任编辑: 张兴华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