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代表委员谈"又好又快":让经济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张立勇代表:不能光盯着高精尖项目,服装业、第三产业也都要注意引进、发展,发挥劳动力充足的优势

    董力委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政府要充分发挥就业“助推器”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至少900万人。这一目标令代表委员们感到振奋。他们表示,就业事关国计民生,今后一定要大力促进就业,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为百姓创造更多“饭碗”。

    让经济增长发挥拉动就业“火车头”作用

    “经济发展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董力这样认为。“去年是国家推行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形势最好的一年,温总理的报告中有两个数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第一次新增岗位数突破1000万,失业率4.1%,低于去年年初预计的4.6%。”他分析说,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正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带动,再加上全国各地一致推进,使就业再就业取得新突破。

    扩大就业关键要靠经济增长,但有时候,高增长不一定会带来人们期待中的高就业。“这就要求国家和地区注意实行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让‘火车头’的动力更充足。”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表示。

    “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具体内涵是什么?张立勇认为,主要应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增强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比如,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要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很多,但是考虑到扩大就业,政府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时,就不能光盯着高精尖项目,制鞋、服装业、第三产业也都要注意引进、发展,既发挥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又解决就业问题。

    再比如,很多地方致力于培养大企业集团。大企业对地方经济的确会产生很强的拉动作用,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但也不能忽视小企业。小企业、大就业,小企业同样是宝贝。”张立勇说,从企业结构分析,政府应给予小企业更多的扶持,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让小企业更多地吸纳劳动力。他说,前两年咸阳大批纺织女工下岗,正是通过引进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才妥善解决了就业问题。

    让政府发挥就业“助推器”作用

    代表委员表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政府的职责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增岗位往往更倾向于竞争力较强的劳动者。

    “我们正处于一个转轨时期,积存着大量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进入一个高峰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还要不断大量地向城市转移等等。在这样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政府要充分发挥就业‘助推器’作用。”董力委员说。

    董力委员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2002年以来,中央相继颁发的促进就业的相关文件达40多个,从宏观指导到具体操作都很明晰。地方应该怎么做,都有明文规定,而且随着配套细则的不断出台,文件的可操作性也不断增强。促进就业已经进入立法程序,《就业促进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今年年内有望通过实施。“应当说,政策已经比较完善,关键就是基层政府切实负起责来,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去推进。”

    董力委员认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和解决一些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例如在小额贷款的发放中,如何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如何简化手续等。“政府承担责任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还是要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董力委员建议,政府发挥“助推器”不是直接提供岗位,而是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鼓励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通过完善一系列优惠扶持举措,为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同时利用经济杠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他们吸收劳动力就业。

    “政府不抓就业,就是不务正业。”张立勇代表表示,“我们的国情就是这样,这么多人口,又赶上劳动力的高峰期,大家要同心协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政府更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数字中国

    2006年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34亿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2007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记者 白天亮 刘维涛)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议政录:高翔代表建议立法保护海底文物
· 代表委员评点06年教育事业实现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 代表委员议政录:中国到底需要多少个国际大都市
· “两会”代表委员特别关注人民警察工作生活问题
· 代表委员:搞好安全生产 要破除畸形发展观政绩观
· 代表委员:安全生产的“国家队”千万不能掉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