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读报看两会: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让人欢喜让人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邱红杰)两会传出的消息,让人欢喜让人忧。出主意、想办法、议大计,意气风发,恰如轻舟已过万重山;摆问题、谈困难、思民生,如履如临,更觉改革正在过大关。

    在人们还为今年医改方案将要出台欣喜时,《南方都市报》却以冷静的态度引人深思。这家报纸采访的广东卫生系统一位负责人表达新的看法:“我认为在2到3年内方案能出台就不错了。”

    “医改是国家之大事,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做的,卫生、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缺一不可。”这篇报道说,20多年来,人们都认为,医改是卫生部门,让卫生部门孤军奋战,自己革自己的命。如果还是这样,医疗改革将一事无成。

    措辞严厉的报道读来让人如坐针毡,一身冷汗。改革到了这般时分,矛盾千头万绪,盘根错节,不可不小心,不可不慎重,但光阴似箭,20年弹指一挥间,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没有时间留给无谓的失败。有时我们需要抽丝剥茧谋定后动的耐心谨慎,有时又需要挥刀斩乱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敢。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思考改革,部门利益障碍何足道哉,可怕的就是把一己私利看得比百姓疾苦还重。

    说到利益作怪,《北京青年报》大篇幅报道了我国人均负担行政费用20年增长23倍的消息,让人震惊。公务用车、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文山会海、政绩工程,造成“20年来人均负担行政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人均GDP和财政收支增长速度。”

    觥筹交错间,百姓血汗灰飞烟灭。一幢幢新衙门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但依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衙门外,很多教师、民工的工资依然无着。

    针对这些问题,北青报提出的应对之策是“政府瘦身”,建设有限政府,从而使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思想不再横行无阻,长官意志再难僭越民主决策程序,行政首脑一支笔也无法取代财政管理制度。当然,这样的前提就是必须改变“什么都想管”的现状。

    《新京报》为此开出的药方是将官员职务消费置于阳光之下。在制定官员职务消费标准的基础上,辅之以真正透明的财务公开制度,以及完善有力的监督办法。公开与监督是民主的精义,也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缺少民主撑腰的还有环保。《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说,国家环保总局不止一次掀起“环保风暴”,但遗憾的是,“风暴”常在一片叫好中开场,在无奈中落幕。这不由得让人担心,5年后的环保总账能否让群众满意。报道引用政协委员的话说,要让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成为环保监督的利器。

 
 
 相关链接
· 读报看两会:忧民所忧 虑民所虑 希望照进现实
· 发挥会议最大效益 议而决 起而行——读报看两会
· 两会新华时评:“执行力打折”现象应重拳整治
· 两会新华时评:城市土地收益应更多回馈民生
· 两会新华时评:89处“监督”是进展更是承诺
· 两会新华时评:新农村建设不要争当“短跑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