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扩: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15 14:49 来源: 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
【字体: 打印本页

这个环节讨论的主题是“区域发展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两个题目都很大,我主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大家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总书记去年2月26日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提出来的。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讨论,今年4月份中央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于前不久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公布了《纲要》的主要内容。《纲要》在深刻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意义、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对协同发展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交通环保产业三个领域率先突破、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组织领导等方面,都进行了部署。我结合对《纲要》的学习及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思考,从四个方面谈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问题。如何把握“十三五”或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新提出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什么关系。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或总体定位问题。如何正确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关系。三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问题,特别是如何正确把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北京经济发展的关系。四是推进机制问题,如何正确把握北京功能疏解及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如何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关于区域发展比较完整的战略和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四大板块战略,即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二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管控制度,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三是在前两大战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针对一些更加具体的功能区域或问题区域采取的战略对策,比如经济特区、综合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重点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地区,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区域发展战略政策框架。

十八大以后,中央又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区域发展战略,并分别颁布了实施意见或规划纲要。在各大媒体的宣传上,似乎更多地在宣传这新的三大战略,而较少再提及过去已经形成的四大板块、主体功能区等区域战略。那么究竟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这三大新战略,而过去的四大板块、主体功能区等已不再适用了呢?换句话说,如何理解这新的三个战略与此前的总体战略之间的关系呢?我的看法是,这三大新战略不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否定,而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发展,是在继续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前提下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拓展、加强和深化。

所谓拓展,主要就一带一路而言。过去的区域战略,主要是就国内各区域板块的发展而言的,而没有将国内各区域板块的发展问题,放在国家总体开放战略背景下统筹考虑,也没有能够从国家总体的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合作的角度,对国内各区域板块的开放合作问题提出要求或做出规划。而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将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加强对外合作的要求,与国内各区域板块的发展战略相对接,从而既能够更好地实现各区域板块的发展,又能够将国家总体开放战略落到实处。

所谓加强,主要就长江经济带建设而言。长江黄金水道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流域各省区之间发展差异大、经济互补性强。通过进一步加强黄金水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增强上下游之间在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协调、规划对接和执法合作,能够促进流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的协调发展。

所谓深化,主要是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言。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宏观政策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什么是区域协同发展?主要有三个维度,即公平、高效、可持续。这三个问题在京津冀地区都表现得十分突出和典型。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又是最有条件解决这些的。正因为如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一个定位,就是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就是要率先改革,取得突破,取得经验,促进全国区域协同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从总体来讲,区域发展战略应当是在继续贯彻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好新的三大战略,并以新的三大战略的贯彻落实,来推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落实。

1    2    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尾页
责任编辑: 张倩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