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辽宁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教育在各项支出中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财政预算内对教育投入157.4亿元,增长22.6%;省本级教育支出26亿元,增长29.1%。
2005年,以基本保证贫困家庭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全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教育扶困助学保障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安排扶困助学资金共计2.5亿元,其中省本级达到1.5亿元。
自2003年免收贫困家庭学生的杂费、课本费后,去年,辽宁省又开始对寄宿生的生活费进行了补助。“两免一补”的对象为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中的小学、初中学生,城市低保人口中的小学、初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及其他学校残疾学生、工读学校学生。全省安排“两免一补”专项资金1.3亿元,惠及41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实现了免费就学。
全省教育投入在各个领域均有所增长:3.1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4亿元的投入保障了辽宁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筹集资金3.5亿元,支持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明显改善。在省级财政,筹资6000万元重点支持全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投入6500万元支持了全省高校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以及“211”工程高校建设,投入4000万元,增加高校公用经费。
全省扶困助学体系继续完善,通过设立政府助学奖学金,建立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制度,辽宁省财政拨付资金1亿元,基本保证了全省普通高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都可获得资助。目前,辽宁省已经建立起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整个教育阶段的扶困助学体系,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困难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全省财政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全年下达医疗卫生支出33.8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增长31%,有力支持了全省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全省各级财政下达资金1.28亿元,支持34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试点县(市)、区农业人口1120万人,“参合”农民767万人,覆盖面达到68.5%,有效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同时,省财政下达资金9740万元,支持全省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包括疫情报告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乡镇中心卫生院设备购置、县医院传染病区和县疾病控制中心建设等。
在支持科技发展方面,全省财政投入资金28亿元,重点支持企业攻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在加快企业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政策引导和助推作用。
2005年,全省财政在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达到21.4亿元,一批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文化中心建设等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支持了辽西北100个村级文化中心、400多个乡镇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杨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