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月26日至27日在渭南召开。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德铭致信祝贺。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在会上讲话强调,当前陕西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陕西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制造业强省建设的“瓶颈”。因此,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十五”期间陕西省职业教育工作经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职业教育工作。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及总结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中岳、省政协副主席刘石民出席会议。
赵正永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增强陕西省经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立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目前,陕西省每年新增50万劳动力人口,近百万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矛盾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赵正永强调,发展适应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必须转变重理论、轻技能的观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必须转变办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必须转变成才观念,营造尊重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良好社会氛围。必须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相结合,与全省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相结合,逐步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
赵正永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职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政府将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5亿元,各市(区)必须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县(区)也要设立职教专款,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落实到位;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考核再上岗的劳动制度;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营造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朱静芝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35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1;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50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0万人次,使陕西省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朱静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陕西省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是:健全和完善区域性的职业教育网络,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实施“四大工程”,即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落实“四个计划”(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深化教育教学“四项改革”,以已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陕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记者吕扬 王忠杰 实习生王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