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职业教育直接推动城乡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5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浙江人本集团湖北省赤壁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接走了按“订单”培训的30多名学生;

  苏州工业园安固电器公司从赤壁市敏捷电脑科技学校“抢”走了才培训完毕的20名实习电脑技工;

  与此同时,赤壁市机电信息技术学校为深圳华为、富士康等沿海近30多家企业定点培养的近千名员工正在进行紧张的岗前培训,随时准备奔赴岗位。

  近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来自全国各地的“用人订单”纷纷向鄂南赤壁飞来。赤壁市委书记龙良文说,赤壁的劳务输出正在经历一个“质”的变化:扛起背包去打工的现象日益减少,更多的打工青年揣着各种技能证书、凭着训练有素的技能走上各地企业的生产线。去年前11个月,全市转移劳动力7000多人,安置率达到了95%以上。而其中超过一半以上是有技能、有订单的新型打工者。赤壁市何以成为一个优质的劳务市场?

  搭建掌握技能的舞台

  赤壁市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全县人口52万,其中富余劳动力达10万个,每年新增外出打工的就有8000多人。随着农村富余劳力的逐年增多,如何才能让劳动力有序转移?

  该市在实践中认识到,凡是经过职业培训的打工者,在用人市场上都成了抢手货。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就业,政府首先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搭建好劳动力掌握本领的舞台。近几年,市财政对职业学校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减免各种费用150多万元,全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已超过20%,高出了国家不低于15%的标准。

  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全市共有职业技术学校和非学历职业培训学校13所,在校生1.3万人,全市每年转移的劳动力中,80%以上的都在各类职校进行过培训。除了抓住外面的就业市场外,赤壁还把目光紧盯市内。为适应全市劳动力转移和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几年来,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成立培训学校培训点等机构11个,开设了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缝纫等18个专业,培训近万人次,学员大部分都在本地找到了较合适的工作。

  为吸引学员,该市职业教育采取了灵活办学方式,招生实行登记入学,凡应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均可就读职业学校,可自选专业,自选学制。开设有一年、二年、三年不等的常规班,有一个月到几个月的短训班,且专业学制转换灵活。实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分类培训,对年龄偏大、技能和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以社区就业为主,以上岗为目的的岗位培训,对年轻的新生劳动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开展以提高技能素质为目的的技能培训,并做好职业指导、就业安置和跟踪服务。利用各类专业培训机构高标准地抓好常规培训转移,实行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让每个培训学员都能获得三证(结业证、学历和技能等级证书)。全市还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安置办公室,使转移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转移转出新气象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达8000多人。培训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外务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乡也成了懂技术、有特长的新型农民。通过这些新型农民的带动和引导,赤壁农村经济已向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迈进,目前全市涌现出了几十家各类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立体养殖专业村、大棚种植示范组、特种养殖专业户等科技村、组、户1100多个,全市开发“高、新、特”项目45个,从业人员6.5万人。

  城乡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不仅使赤壁市成为一个优质的劳务市场,还撑鼓了农民的钱袋。资料显示,去年,在全省各县市综合实力评比中,赤壁位居全省第七。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3229元的纯收入中,来自打工者的收入就有300多元。 (记者 杜若原)

 

 
 
 相关链接
· 2005年发展改革委安排国债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 教育部部长周济做客央视《决策者说》谈职业教育
· 全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明年将扩招100万人
· 教育部部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逐步缓解技工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