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州日报报道 福建省教育厅4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福建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大新举措。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福建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高校新聘青年教师和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期限应不少于一年;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三大层面:城镇校与农村校“手拉手”
层面一:省内院校、省属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子”省内公办本科院校将与我省1个经济欠发达县,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与若干农村中小学建立教育对口支援关系,省属8所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如福州一中、福州实验小学)与农村中小学结成对子,开展对口支援。省一、二级达标普通高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要与2所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高等院校要把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培训师资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
层面二:沿海地区与山区共建帮扶关系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和莆田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办学水平较高的城镇中小学将分别与宁德、龙岩、南平和三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帮扶共建关系。
层面三:区域间开展对口支援各设区市统筹开展本区域内的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工作。
四大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
活动一:智力支教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健全和完善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之间的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制度;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课件和教学光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活动二:兼课(兼职)支教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就近组织城镇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课、带教或“走教”。
活动三:实习支教师范院校及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将在农村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实习教学点,选派教师带队组织实习指导,引导鼓励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
活动四:志愿服务支教由团省委牵头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志愿服务支教。
三大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计划一:奖励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任教每年从省内高校选派400名左右师范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县学校任教,服务期满5年,每人奖励人民币10000元(分为五年支付,每年支付2000元)。
计划二:农村师资定向招生每年从全省高校招生计划中统筹出一定名额,用于面向边远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师资,定向生培养费将由定向生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负担。
计划三:培养农村师资教育硕士生每年争取一批研究生国家统招计划,采取推荐免试、免缴学费、带薪学习等鼓励办法,从省内高校吸引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并在岗完成教育硕士学业,重点提高我省经济欠发达县师资水平。
三大机制:均衡配置城乡中小学教师
机制一:引导城镇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率,制订相应奖励措施,引导县域内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中小学流动。
机制二:管理农村教师编制严禁以各种形式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严格控制学校领导职数和行政后勤人员比例,力争本区域内教师编制适当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把更多的师资投放到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
机制三:设立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省教育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尝试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师资紧缺的义务教育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教师特设岗位和周转编制,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岗任教。
三大培训: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
培训一:完善省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积极构建覆盖全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逐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
培训二:全员培训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新一轮农村教师全员培训。
培训三:选拔培训农村骨干教师和优秀农村校长从今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选拔培训10000名农村骨干教师和1000名农村优秀校长,促进农村骨干教师、优秀校长的专业成长和农村教育专家本土化。
省教育厅明确表示,福建省将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实施教育帮扶和支教工作的情况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评估、城镇中小学达标晋级的重要考核指标,并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估结果作为今后评价地方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和考核主要领导工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记者 许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