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铁道部部长通报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改革发展情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21日   来源:铁道部网站

    人民铁道报讯 7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榕明以及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160余人,到铁道部检查指导工作。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运用多媒体通报了青藏铁路建设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铁路工作的情况。刘延东在通报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刘延东一行还观看了青藏铁路沙盘、图片展板,并在铁道部运输调度指挥中心通过CTC调度集中系统了解了青藏铁路列车运行情况。

    刘延东指出,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大举措。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和创举。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一向都非常关心国家铁路建设。1995年,我们曾经视察京九铁路,为京九铁路的建设以及如何利用铁路推动中部崛起建言献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刘志军部长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介绍了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和铁路建设的总体情况,使我们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势,对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铁路系统取得的重大成绩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感到振奋、感到鼓舞、感到自豪。

    刘延东说,青藏铁路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国家继神舟六号、三峡工程之后中华民族的又一项伟大的创举,是我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青藏铁路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是藏族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我们勤劳致富的中国人民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奋斗路。青藏铁路的建成和通车,凝聚着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心血。他们在生命的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以惊人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超越极限,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刘延东指出,铁路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铁道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广大铁路员工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铁路改革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大规模铁路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自主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五次大提速,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力保障。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我们国家的铁路发展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刘延东说,多年以来,统一战线的成员和全国人民一道,感受着国家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铁道部领导和干部职工支持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多党合作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8月,我们还要视察青藏铁路,就青藏铁路沿线和青海、西藏地区“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有关的建议意见。我们再一次对铁道部领导班子和铁路广大干部职工长期以来给予统一战线的支持和对这次视察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延东说,7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次盛会,也是统一战线立足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一次盛会。希望统一战线的成员,学习“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通报会结束后,刘延东一行在刘志军陪同下观看了青藏铁路沙盘和图片展板。在沙盘前,刘志军详细介绍了青藏铁路的地理位置、线路走向和建设情况,并通过图片介绍了青藏铁路冻土路基、雪水河大桥、拉萨站等重点工程。

    随后,他们来到铁道部运输调度指挥中心九楼,通过CTC调度集中系统的大屏幕了解了青藏铁路列车实时运行情况。何鲁丽用电话与正运行在青藏铁路的T27次旅客列车机车乘务员安生录通话。她说,安师傅你好!我代表今天来到铁道部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和无党派人士向你和列车上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今天,在铁道部听了青藏铁路这一宏伟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情况,我们大家感到十分振奋,也被“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所深深感动。祝愿你们工作顺利,一路平安。

    刘志军在通报会上说,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和无党派人士对铁路工作高度重视、十分关怀,为铁路的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青藏铁路刚刚通车之际,各位领导到铁道部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代表铁道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刘志军首先通报了胡锦涛总书记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考察青藏铁路、听取铁路工作汇报的情况。他说,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考察青藏铁路、听取铁路工作汇报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经验,明确提出了管好、用好青藏铁路的要求。同时,多次深刻阐述了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加快铁路发展的要求。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新世纪、新阶段铁路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刘志军深有感触地说,在胡锦涛总书记出席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和考察青藏铁路的活动中,我们不仅面对面聆听了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胡总书记对铁路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而且深深地被胡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所教育和激励。

    通报会上,刘志军向大家介绍了青藏铁路建设的情况。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格拉段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8%。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0公里,占线路总长的84%,其中,海拔最高点为5072米。2002年5月27日,在格拉段建设大规模展开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亲临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考察,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为我们确立了宏伟目标。5年来,在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青藏两省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建设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积极开展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攻关,终于把这条钢铁大动脉胜利铺到拉萨,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刘志军还介绍了正在进行的青藏铁路三期工程,即西宁至格尔木段改造工程情况。

    刘志军通报了党的十六大以来铁路改革发展情况。他说,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战略任务,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也给铁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铁路肩负着双重历史使命:一是从根本上解决铁路“瓶颈”制约状况,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保障;二是充分发挥铁路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立足从根本上解决铁路“瓶颈”制约问题,我们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基本内涵是,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可靠运力保证。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在关系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四个重大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铁路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截至目前,已经批复可研的项目有101个,已经开工的有90个。“十一五”,全国将新建铁路198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9800公里;既有线增建二线8000公里,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到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5万公里,比目前的7.5万公里增加2万公里;复线和电气化比例分别达到45%以上,初步建成快速客运网,基本建成大能力货运通道网络,一个发达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届时,中国铁路西部路网将大幅度扩展、中部路网进一步强化、东北路网进一步完善、东部路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近年来,铁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立足自主创新,大大加快了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进程。大力推进了机车车辆技术的原始创新。为发展重载运输,扩大运输能力,铁路自主研发了载重70吨的通用货车、载重80吨的运煤专用货车、载重100吨的矿石、钢铁专用货车,并批量生产。按照时速120公里的要求,铁路对既有货车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再过2年至3年,将完成货车车辆的新一轮更新换代。成功实现了机车车辆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全面引进核心技术、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国产化率和国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技术跨越等目标。目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十一五”期间,在国内生产制造、使用中国品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700列动车组和1000余台大功率机车,将陆续装备中国铁路。

    三是内涵扩大再生产取得显著成绩。2004年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全面优化了客货开行方案,铁路货运能力和客运能力分别增长15%和18.5%。机车车辆的运用效率大幅提高。目前,京哈、京沪、京广、京九、陇海、浙赣等主要干线的客运机车牵引区段,平均达到905公里,比2002年延长了407公里;货物列车机车牵引区段平均达到519公里,比2002年延长了237公里。大力发展货物重载运输,在大秦线大量开行1万吨、2万吨级煤运重载列车。2002年大秦线完成煤炭运量1亿吨,达到了设计能力,2005年达到2.03亿吨,今年预计可以实现2.5亿吨煤炭运量目标,未来的目标是年运量达到4亿吨。在京哈、京沪、京广、陇海、侯月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了5000吨级重载列车。深入开展“多拉满载”活动,实行每列车多拉一辆车、每辆车多装一吨货的措施。2005年,货物列车平均总重达到3038吨,比2002年增加249吨,增长8.9%。3年来,在新线投产很少的情况下,较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实现了运量大幅度增长,全国铁路日均装车2002年为9.6万辆,2003年突破10万辆,2004年突破11万辆,2005年突破12万辆,今年上半年达到12.6万辆。2002年至2005年,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每年增长2亿吨,保证了关系国计民生重点物资的运输,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铁路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加快了铁路主辅分离和社会职能移交,精干运输主业;撤销了铁路分局,理顺运输企业管理体制;调整了运输生产力布局,提高铁路运输能力。2003年以来,我们对全国铁路生产力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运输站段数量由1526个减少到627个,减幅达58.9%。通过大规模调整,取得了三个重要成果:一是改变了过去机车车辆检修基地高度分散、 小作坊式检修的状况,为建设现代化检修基地创造了条件,保证了设备检修质量;二是改变了过去站段高度分散、过多分割运力资源的状况,使运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扩充了运输能力;三是改变了过去站段多、岗位多、用人多的状况,为优化劳动组织、深化运输主业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刘志军还从铁路担负着大量的公益性运输成本;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必须从国情和路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铁路建设面临一些需要突破的难点等方面介绍了铁路下一步工作思路。

    视察活动结束后,刘志军代表铁道部衷心感谢刘延东一行对铁路工作的关心,表示一定落实好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和无党派人士对铁路工作的各项要求,认清使命,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 李晓华)

 
 
 相关链接
· 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
· 铁道部要求加强防洪工作 确保干线畅通列车安全
· 铁道部发出贺电热烈祝贺京沪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
· 铁道部明确今年整顿规范铁路市场经济秩序五重点
· 铁道部召开运输安全会议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