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甘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4日   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8月3日从甘肃省卫生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甘肃省实施3年来初见成效,已发展试点县38个,覆盖农业人口近千万,实际参合农民853万人,平均参合率为86.41%,参合农民住院平均可报销费用3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261.7万参合农民累计报销医药费1.43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2003年5月,甘肃省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央财政补助1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10元,农民个人出资10元,共同建立了合作医疗基金。为了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从今年起,中央财政对包括甘肃省在内的西部地区参合农民补助增长了1倍,提高到20元,甘肃省的地方补助标准明年将达到15元。3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补助资金累计达1.29亿元,今年上半年,甘肃省853万参合农民中,有98.82万人得到7764.84万元合作医疗基金补偿。

    从运行情况来看,各试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形成,农民就医消费层次趋于合理,九成以上参合农民主动前往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就医,补偿金额占到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总额的78.5%。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县、乡两级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这为农民就近看病、降低就医成本创造了条件,也提高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据统计,甘肃省试点县农民平均参合率连续3年均在85%以上,农民的满意率均超过90%。(记者 宜秀萍、李欣瑶)

 
 
 相关链接
· 云南省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全方位破解农民看病难
· 江苏全面启动“农民健康工程”
· 2006年甘肃省将给农民每人增加医疗补贴15元
· 海南省出台13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民“看病难”
· 陕西省政府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农民看病难等问题
· 天津规划2007年所有农民享受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