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共同签署《国家测绘局国家文物局合作开展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协议。协议的签署,表明了测绘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近日公布的《长城保护条例》的迅速贯彻执行,也标志着酝酿已久的测绘、文物部门跨学科合作调查长城地理信息资源的重大工程正式拉开帷幕。
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开展的这项重大工程,旨在综合测绘部门和文物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实施跨学科技术合作,摸清长城家底,建立长城文物记录档案和长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字长城,为长城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是贯彻执行《长城保护条例》的有力举措。此项工程预计2008年完成,届时,以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数字长城将与世人见面,足不出户便可浏览长城景象,利用电脑便可进行长城保护、研究、利用的决策的愿望将变为现实。
鹿心社在签字仪式上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人工建筑奇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蕴涵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合作精确测量长城,对于在新形势下发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测绘局与国家文物局此次联合开展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合作,精确测量长城、建设长城信息资源数据库,并将报国务院批准后发布长城数据,是两局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两局此次合作,对于确保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推进国家文物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必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他说,为了充分发挥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在长城资源调查和全国文物普查中的作用,两局决定在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方面加强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国家测绘局将针对文物部门的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指导鼓励地方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与文物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互动合作机制。同时,以此次长城测绘为切入点,实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文物信息的有机结合,为国家文物局开展各类考古和文物研究、建立文物考古信息系统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测绘及全方位的测绘保障服务。希望两局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优势互补、自主创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单霁翔在签字仪式上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今年10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长城保护条例》。《长城保护条例》明确了长城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并就长城保护、管理、维修、利用及科学研究等做出明确规定,为长城保护提供了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支持。当前,测绘成果的应用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成果应用成效显著,应用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尤其在文物资源调查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需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初开展的长城调查试点工作证明,国家文物部门和测绘部门的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彻底改变了以前长城测绘中数据不准、家底不清的状况。在长城调查工作中,我们深感与国家测绘局的合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希望双方通过此次合作积累经验,为今后继续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全面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测绘局与国家文物局决定,要在长城资源调查和全国文物普查中加强合作。要在长城资源调查中加强合作,开发标准统一的长城资源调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开发长城地理信息资源系统,做好明长城的重要地理信息发布审核工作;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加强电子地图开发合作,共同开发全国文物普查电子地图;具体合作工作的落实、实施,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中国文物研究所承办;进一步积累经验,为今后合作开展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与监测、全面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奠定良好基础。
签字仪式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演示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国家文物研究所所长张廷皓演示介绍了长城资源调查试点工作的情况。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以及两局有关司(室)负责人参加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