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长江三角洲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8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11月6-7日,由国家自然基金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国局科技司、气科院、北大、上海市科委共同组织,中国气象局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主办,复旦大学等共同参与的长江三角洲气候环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周秀骥院士、NCAR副主任Guy Brasseur等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上海区域各省参加北大大气物理与环境研究生班的学员列席了会议。本次会议重点研讨了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及其与大气成分变化、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科学关系。

    会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大气成分及气候环境变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分别就对流层大气化学及气候变化、城市群对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流层VOCs及其与臭氧浓度相互作用关系、长江三角洲VOC和臭氧的分析与模拟等问题交流研讨最新科学成果。

    会议期间,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共同决定成立“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与化学成分研究科学指导委员会”。双方通过签署会议备忘录的形式,确定了今后4年在大气成分观测,模式开发和应用,大气成分变化及其对区域和全球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近期和长期合作项目,形成了不定期举办科学研讨会、互派访问学者和专家等合作机制。双方还在五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是NCAR将支持上海区域气象中心在崇明东滩建立观测站,并提供部分仪器;二是NCAR将针对长江三角洲特点进行大气化学传输模式的改进和研发;三是由周秀骥院士担任高级顾问,双方在长江三角洲水循环、生态环境、大气成分观测研究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四是进一步研究解决合作研究的经费问题;五是建立联合小组,形成年度总结制度。(张翔宇)

 
 
 相关链接
· 研究表明:气候干旱化导致黄河源区湿地退化严重
· 2006—2007年度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在京举行
· 气象局副局长出席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研讨会
· 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等谈重庆高温天气
· 气象局发布今年7月国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
· 气候观测系统基本完成顶层设计 进入示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