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9日从中央综治委有关部门获悉,2006年,中央综治委委托进行的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人认为“学校周围”治安秩序状况“好”的占47.2%,比2005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认为“一般”的占39.6%,下降了0.4个百分点;认为“差”的占5.0%,下降了1.7个百分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数据反映出目前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校园安全和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
各地切实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教育、公安等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和学校紧密协作,校内校外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普遍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地方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在整合工作力量、拓展工作渠道、增强工作实效等方面创新了大量工作方法。上海市探索建立职能部门与社会力量互动机制,组建学校周边治安义务监督员队伍,全市共有1045名教职工、社区干部、青保干部、社区居民成为义务监督员。甘肃、新疆等地教育厅与各高校、厅直属单位签订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了各单位综合治理的工作责任。
加强集中整治,及时整改一大批治安隐患
各地认真排查梳理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隐患,突出工作重点,严打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违规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占道经营摊点等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1.3万余起,查处治安案件2万余起,全国中小学校发生的案件数与2005年同比下降19.7%。北京市共查破涉及师生的刑事案件435起、治安案件581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28人,打掉在校园周边针对师生的犯罪团伙91个。湖南省共摸排学校25713所,整治网吧3577家、取缔游商摊点10146个,查处治安刑事案件3148起,处理违法人员2628人。天津市出动警力11000余人次,处理黑校车96部,设立停车点和临时停车区域88处,交警值勤点146处,清理查处校园周边外来人口3600余人。
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各地把安全文明校园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教育创安、科技创安、文化创安等一系列活动,评选出606所安全文明校园学校。通过建设安全文明校园,辐射学校周边和社会,进一步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江苏省在安全文明校园建设活动中,各级各类学校投入经费5770万元,组织预案演练1796场次,设立安全宣传栏1228个,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980处,关闭不合格中小学、幼儿园260所,聘任法制副校长及辅导员1773名,871所学校设置了治安岗或警务室。海南省把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海南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学校安全隐患,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授予153所学校“安全文明生态学校”称号。山东省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对达到标准的47所高校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加强督导检查,巩固治理整顿工作成果
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一些整治工作难度大、回潮率较高、社情民情比较复杂的地区实行重点督查,巩固治理整顿工作成果。湖北组织对全省85所普通高校周边治安环境问题开展排查,共有51所高校报送排查发现的问题269个,下发了12份督办通知书督促落实整治工作。广西针对南宁市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师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地方,对学校及周边长期存在的交通、治安、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整治。新疆结合本地区民族、区域特点,整合全区各方面力量,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开展专题研究,着力在打击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流氓团伙、黑恶势力方面,成效显著。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