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上获悉:贵州省2006年增雨防雹作业成效显著。
人工增雨方面:2006年4至9月,贵州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降水量比常年减少3至8成。尤其是自6月下旬开始,由于降水持续偏少,全省干旱区域又进一步扩展至省的中部一带,加之盛夏高温,日照强,蒸发量大,更是加剧了干旱发展,导致部分县(市)出现了自1925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夏季干旱。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其自行研发的省、市(地)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包括依托闪电定位监测系统和全省两要素自动气象站以及18部TWR01小型移动式数值雷达等技术装备),坚持24小时跟踪监测天气演变,精确分析并调度全省火箭、高炮与飞机协调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省气象局领导还多次亲临现场指挥人工增雨作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空军4师、贵阳空军场站的大力支持下,自4月1日至9月30日止,飞机人工增雨共作业20次,总飞行时间为47小时,增加降雨量10.15亿吨,飞机人工增雨有效率达85%。其中,全省地面高炮、火箭配合作业效果也取得了平均增加降水达34%的成绩。同时,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还组织为洪家渡上游流域、红枫湖水电站等地开展的固定区域人工增雨工作,作业效果明显,取得直接经济效益6.75千万元,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赞扬。
人工防雹方面:2006年3至6月,贵州共出现了冰雹灾害性天气过程32天,且具有周期性,多发生在夜间到凌晨。全省共投入防雹高炮430门、火箭95部,共作业3371次,发射人雨弹近60000发,火箭弹近1000枚,防区内与防区外比较雹灾明显减轻,保护面积达23157平方公里,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民政部门数据统计,风雹灾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