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人口最多的一个直辖市,现在有3200万人,1200万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有2000万,重庆目前的城市化率46.7%。通过实施城乡统筹,到2020年,重庆市城市人口会超过2200万,农村人口会下降到1000万,整个城市化率会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将有1000万农村人变成城里人。

至2020年:重庆市将有1000万农村人变城里人
为此,重庆市将采取以下措施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
首先是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将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并尽快过渡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其次是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和途径;第三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四是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形成支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五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新型信用机制和开展农业保险;六是推进城乡行政体制改革,整合归并市与区县两级政府综合管理部门,进一步向区县下放权力,适当整合和减少区县行政单元。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将着力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统筹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的有序转化,加强农民工就业安居扶持,促进就业性转移向居住性转移转变;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使广大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国民收入分配,大幅提高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从整体上科学规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乡协调发展。
重庆市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情况

重庆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示意图
相关新闻:
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城乡统筹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着重解决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一个理论创新,是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都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割裂地加以考虑。但进一步辨析,两者是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更多的可被作为一种长远奋斗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统筹发展则主要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是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实践,它强调的是过程;城乡一体化是要尽力消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更强调在保留城市与农村自然特征的同时,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
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结构。
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型矛盾主要表现为:
———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近郊区的农民收入增长较快,远郊区的农民收入增长慢。
———农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从全国来看,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协调,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景观设施,包括产业基础,城乡差别明显。有人说,看城市就像欧洲,看农村就像非洲。
———城乡之间的制度落差。一方面,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仍存在很大间隙,如在土地价差上,据有关资料显示,1987年到2002年15年间,全国非农建设征用农民土地,各级政府获得土地净差价收益在1.4万亿元至3.1万亿元之间。另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主要表现为农民和城市两种户籍制。城市享受着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卫生、教育、住房等多种待遇。而农民病了没有保险,老了没有养老金,进城打工又受户口限制,受到多种不公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