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火,新疆和田地区几乎每户村民家中都能做到“水缸满、灶前清、屋旁净、柴草齐”;全地区大多数行政村都有将喷洒农药的车辆进行改装后成为防虫、防火两用车;小型拖拉机背上了水罐后成为潜水泵的动力;沙子也成为防火的工具。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使今年火灾起数同比下降一半、火灾损失下降了50.56%。
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和田地委、行署在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抓安全方面趟出了一条新路,使安全生产驶向平稳发展的快车道。6月12日,地区行署专员艾尔肯·吐尼亚孜在接受自治区安全生产天山行一行采访时说,今年1—5月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比较好,这主要是和田地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认真落实自治区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的结果。
和田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地处新疆最南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地区,在安全生产上投入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和田地委、行署不等不靠,深入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县市不同特点结合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抓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案。
根据分析,和田地区不安全因素呈现两大特点:即农村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全地区182.5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近160万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农村消防基础薄弱,农民消防意识较低,造成火灾事故不断发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不全,汽车超速、超载,摩托车不上牌照等现象比较普遍。
针对农村不安全隐患,和田地委、行署领导近年来先后有145人次深入农村调研,召开有关农村消防会议12次,形成了“政府抓全面、部门抓管线、基层抓包片、十户长自查”的农村消防网络。针对农村火灾中,电器线路、用火不慎、柴草火灾占三大主导的特点,和田市通过“三依三改”使今年农村火灾数量、伤亡人数、财产损失分别同比下降了27%、32%和19%。
在抓交通安全方面,地区运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今年“五一”安全大检查期间,对洛浦县某客运公司5辆违章车辆分别处以1000元到2000元的处罚,公司停业整顿1个月。对超载、超速车辆连续发现3次,即取消运营公司的一条经营线路,汽车司机超劳1小时按300元标准处罚。
目前,和田地区七县一市安全生产呈现出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安全意识也在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