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给防沙治沙工作增添压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加繁重的任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8月26日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表示,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时期我国防沙治沙奋斗目标实现。
李育材说,中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防沙治沙有效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推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中国沙化危害依然突出,局部扩展依然严重,治理难度依然很大,治理成果依然脆弱,人为隐患依然较多。特别值得重视和警惕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给防沙治沙工作增添了更大压力,西北地区蒸发和干燥度呈增长趋势,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绝大多数湖泊水量入不敷出,有的甚至干涸消亡,成为新的沙尘源。
李育材说,我国的土地沙化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和现实背景,是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新时期防沙治沙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为实现新时期防沙治沙奋斗目标,将采取以下有力措施: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实行严格保护。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推行草原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制度,推行舍饲圈养和退牧还草;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沙区设施农业;优化沙区能源结构,扶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禁止沙区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滥用水资源等。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实行科学防治。筛选一批防沙治沙科研项目,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攻关;科学选育和推广植物良种,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防沙治沙专家咨询机制;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沙区农民的技术培训。
三是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全国防沙治沙。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沙化防治和小流域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针对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的实际,争取尽快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点治理工程。扶持建设好一批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四是培育沙区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积极调整沙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积极发展沙区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推行精种精养、高产高效、集约经营,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沙区经济。
五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开发沙区新能源。我国培育灌木林的潜力和空间很大,特别是北方广袤沙区大规模营造能源灌木林,可以起到修复生态、发展生物能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促进西部经济增长的作用。
六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切实将治沙责任落到实处。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防沙治沙大会上,国务院授权国家林业局与有关省区签订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责任制落实有章可循。各地要分级健全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与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人员,将任务落实到年度和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