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区域联手 长三角城市群齐心协力破解生态"瓶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5日   来源:文汇报

    来自长三角的19名青年企业家日前相聚于太湖南岸,发表《湖州宣言》,郑重承诺在长三角地区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十一五”期间,使本单位COD等主要污染物达到减排要求;到2010年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的约束性指标,并正式实施“保护太湖百日大行动”。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长三角两省一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长三角各城市齐心协力治污减排,联手破解环境治理的“瓶颈”。

    铁腕治污,成长三角自觉行动

    2007年春末夏初,太湖蓝藻爆发,为太湖流域、乃至整个长三角敲响了生态文明的警钟。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深有感触地说,蓝藻事件让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系统的脆弱性,必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方式。

    如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长三角人民自觉的行动。为此,江苏省出台了“铁腕治污、科学治湖”的一系列举措,太湖流域已经关、停、并、转了3000多家小化工企业。到2010年,环太湖5公里内将关闭不达标的养殖企业,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项目,全面建成生态农林示范区……

    而生态大省浙江更是在长三角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表率作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头八个月,钱塘江流域1—3类水质断面比例达68.8%,比3年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全省造纸行业纸浆生产线全部关闭,味精污染已完成全行业整治,累计完成1292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整治,新建、扩建992座乡镇垃圾中转处理设施……

    节能减排,两省一市各出新招

    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但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2006年各地节能降耗成绩单上,全国完成2006年节能降耗指标的6个城市,都不在长三角。

    节能降耗是“硬约束”指标,长三角两省一市戮力同心,各出新招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而产业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长三角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奠定了基础。今年8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从源头上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政府部门将严控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项目投资,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实施行政问责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还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等等。

    今年上半年,浙江的GDP持续保持强势增长,能耗和排放量却出现了可喜的“双下降”,COD降幅为2.48%,二氧化硫降幅为4.05%,两者降幅均位居全国前列;其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浙江省委领导明确指出:节能减排要落实到干部政绩考核之中,考核不达标就摘官帽!而江苏省则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污权交易平台,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减少排放。

    区域联手,共破生态建设瓶颈

    如今,长三角各省市都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但是这里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快,要实现污染减下来、经济发展上去的目标,难度确实很大。为了联手治污,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环境规划》,该《规划》正由长三角两省一市环保部门分头研究制定,其中由上海市环境科学院承担的六个专题研究项目日前已经完成。苏浙沪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建长三角生态环境的统一监测平台、信息发布平台,以定期公布环保信息、共享信息资源。江苏省政府日前通过了《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草案,并将于明年在太湖流域率先试点施行。它规定,如若当月上游水质指标未达到排污标准,上游地区应当给予下游地区相应的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资金;未达标直接排入太湖的,所在地应当将补偿资金交省级财政。

    但行政区划的分割,依然制约着长三角的生态环境治理。华东师大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李道季教授指出,各地的环保执法处罚标准不一,影响了环保执法效果,建议由两省一市有关部门牵头,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制定联手治污的地方性法规。破解长三角节能降耗、生态建设瓶颈,确实有待于机制的创新。清华大学环境政策教授齐晔认为,在短期内以最小制度成本取得最优治理效果的选择,就是行政区之间的合作,协同努力解决跨行政区污染的难题。上海科学院黄伟、沈跃栋、陶宗德三位科学家在考察了长三角各城市后建议,上海可利用信息和科技优势,与其他省市共建大型的可再生能源的新型产业园区,扶植一批相关产业,带动新能源的开发。

    唇齿相依的长三角兄弟城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正联手走上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郑蔚 沈湫莎)  

 
 
 相关链接
· 长三角拆除行政区划篱笆 出台工商一号二号文件
· 沪苏浙主要领导座谈共商推进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
· 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从“独奏”到“联弹”
· “增量”变轻“流量”变快--长三角经济发展新变
· 区域共享平台建立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破冰之举"
· 长三角区域发展正形成共建共享、共生共荣新理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