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成为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要求。在全党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时刻,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按照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率先批准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这一重大举措,对于改善河南省的生态状况、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良好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007年11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印发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12年,80%的县市建成林业生态县市,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到“十二五”末,所有的县市建成林业生态县市,全面建成林业生态省。11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林业生态省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对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一、河南省建设林业生态省的主要内容
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林业决定,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全力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秀美河南,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贡献。
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奋斗,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增长4.51个百分点,达到21.84%;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80%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所有的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建成林业生态省。
一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防沙治沙、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村镇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抚育及改造等8个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按照“两区”、“两点”、“一网络”进行布局,以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两区”,即:山地丘陵生态区和平原农业生态区;“两点”,即: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及全省范围内所有铁路、公路、河渠及重要堤防。规划新增有林地1129.79万亩,使全省有林地达到5468.43万亩;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太行山区40%以上),丘陵区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平原风沙区林木覆盖率达20%以上,一般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18%以上。
二是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实施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4个林业产业工程,不断扩大林业产业规模,转变林业产业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高林业资源综合效益。
三是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制订生态文化发展规划,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完善生态文化基础实施,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发展潜力,增强生态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大力弘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四是深化林业改革。省政府制订实施相应的配套规划,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2348万亩集体林和宜林地明确产权,规范林地、林木流转,放活经营,调动林业经营的积极性;同时,对全省88个国有林场实行分类经营改革。
二、河南省建设林业生态省的主要做法
河南省过去是无林少林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4338.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7.3%,为全省生态改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河南省又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制定了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其做法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
一是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河南省委省政府真正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问题、亲自部署工作、亲自解决实际困难,为林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实行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河南省对林业生态建设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一把手对本地区林业生态建设负总责,把林业生态建设任务列入了政府目标考评体系,把规划的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市、县,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县为单位进行考核,把规划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和责任人。
三是把发展林业作为扩大经济发展环境容量的重要举措来抓。植树造林是实现间接减排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河南省从实际出发,一手抓直接减排,一手抓间接减排,坚持通过增加森林资源,扩大环境容量,拓宽减排渠道,减轻本地区节能减排的压力,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四是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扶持、吸引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林业发展投资机制,规划总投资405.72亿元,其中国家及地方各级财政投资279亿元(省级财政今后5年对林业的投入为4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
五是正确把握“六个关系”。在制定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河南省明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生态建设与加快发展、林业和农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植树造林和加强管护、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河南省率先开展林业生态省建设,抓住了根本和关键,不仅将有力推动河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而且为全国其他地区做出了示范和榜样,也必将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