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河南省科技界传来的重大喜讯在中原大地引起强烈反响。1月1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河南省荣获国家科技奖励成果汇报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者为榜样,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河南实际的自主创新之路。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成玉,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冬松,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出席座谈会。副省长徐济超主持座谈会。
鲜花怒放,红毯铺地,河南省委省政府以极高的礼遇在省人民会堂迎接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科技英雄。座谈会开始之前,与会领导亲切接见了获奖代表,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向获奖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与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
座谈会上,在听取了省科技厅厅长赵琛关于河南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情况汇报以及两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科技功臣堵纯信、樊会涛的发言后,徐光春作了饱含激情、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
徐光春首先高度评价、热情赞美了全省科技界此次获得的全面的、立体的、空前的科技奖励大丰收。他说,近年来,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按照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的要求,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共有22项科技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获奖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年。新年伊始河南科技界传来如此重大的喜讯,我们倍加振奋、备感自豪。
徐光春说,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时代特征、着眼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踏上了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跨越的新征程,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
徐光春指出,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摆上重要位置是前提,实施重大专项是关键,加快平台建设是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是动力,营造良好环境是保障。只有坚持做到这五个方面,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河南实际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是摆上重要位置,就是要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摆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浓墨重彩地写在中原崛起的旗帜上。实现加快“两大跨越”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意识,切实把自主创新放在全部经济和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及时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定期研究自主创新工作,及时解决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重大问题。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多元投入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要加强对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的绩效考核,将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发投入强度及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等考核结果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协调互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实施重大专项,就是要把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力量集中攻关、重点突破,解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年产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有效解决了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科技难题,必须多部门协作、多学科集成,努力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要着眼长远,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超前部署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性高技术,改变河南在前沿技术领域长期处于追赶地位的被动局面。要立足当前,把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列入重大专项,努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在实施重大专项的过程中,要结合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遵循“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逐项论证、分步实施、动态调整、跟踪落实。
三是加快平台建设,就是要不断加快企业研发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建设,努力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打下坚实基础。河南之所以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与我们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够、科技基础条件薄弱依然是河南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因素。当前,关键是要坚持“扬长”与“补短”相结合,努力实现平台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一方面,发挥已有优势,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全省38家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的辐射作用,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新建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主导型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加强薄弱环节,做大做强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大建设力度,尽快改变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的局面,增强其在科技创新资源积聚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孵化、自主创新产业培育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河南自主创新的核心基地。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就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尽管近年来河南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但与经济大发展、科技大进步、社会大变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尚未真正形成,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运行效率不高,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河南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要积极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金融、财政投入、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建立健全激励、分配和评价机制,催生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高等院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五是营造良好氛围,就是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建设创新文化,努力形成鼓励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自主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环境作土壤、活跃的氛围作养分。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发扬学术民主,包容个性、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把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引导人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创新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品质、一种风尚、一种文化。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各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总之,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让自主创新的智慧不断迸发、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徐光春强调,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中原崛起伟大进程,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衷心希望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表率,用科学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创新的思路、有效的办法,大力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在创造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上实现突破;做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楷模,瞄准发展前沿,拓展思维空间,以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的锐气,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志气,实现新目标、达到新境界、创造新业绩;做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模范,强化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发扬互帮互助、互学互促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扬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拧成一股绳,站成一面墙,汇成一条河,在加快中原崛起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献身事业、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壮丽篇章。
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省人事厅、省农业厅、省科学院等省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获奖单位及个人参加了座谈会。(平萍 尹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