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青海省爱卫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到农牧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改善全省农牧区环境卫生现状,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农牧区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农牧区卫生文明程度,针对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基层爱国卫生网络不健全,卫生厕所普及率、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较低,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产生活垃圾没有规范收集、清运和处理,一些人存在健康意识薄弱和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等现象。省爱卫会在《意见》中要求,各地爱卫会要紧紧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一目标,认真组织实施《青海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6-2010年)》,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重点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健全和配套环境卫生设施,建立健全清扫保洁措施与制度;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在主动做好自家居室、庭院环境卫生的同时,主动参与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以灭鼠、灭蚊、灭蝇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针对当地大(中)型家禽养殖户,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帮助农牧民建立防范措施,强化对病死家禽、牲畜的消毒、深埋处理工作。
《意见》还要求,各地要逐步完善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络,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积极探索开展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着力解决卫生户厕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农牧民群众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讲座,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提高他们的文明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