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是洁白的伞花;身前是灾后一直杳无音信的十多万百姓。5月14日11时47分,从河北省邯郸入伍的李振波为首的15名空降兵以足以载入历史的惊人一跳,突入“震后孤岛”茂县县城,为后续救援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5月14日11时47分,四川茂县,4999米高空,48岁。他冒着难以预测的危险,第一个跳出机舱,在一直杳无音信的重灾区成功着陆;
7个昼夜,220公里。他带领14名空降勇士,负重20公斤徒步急行军,翻越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传回30多批次第一手灾情资料,引导机降、空投,及时发现并报告险情……
“我的家乡是邯郸市魏县德政镇前小寨村。从军30年,我任何时候都没忘记自己是河北人,没忘记为家乡争光。我已平安返回成都,请河北日报转告家乡人民放心!”
5月21日19时,刚刚从救灾最前沿后撤的解放军某部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委托笔者通过本报向家乡父老报告平安。
这一跳,生死度外惊天地
“主伞打不开,靠备份伞从4999米高空安全着陆”
“首长命令我带队,我是一个领导,必须带头。下面地形复杂,我第一个跳,是为了给大家做示范,壮壮胆。”
电话那头,谈起8天前的惊人一跳,李振波语气平静淡定,仿佛所说的仅仅是他1300多次跳伞经历中普普通通的一次。
然而,常年浓雾弥漫的茂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空气中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对于伞兵而言,无异于进入了一个“死亡地带”。
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4999米的高度,相当于是在进行一次超出平时训练高度几倍的“盲跳”……
跳出机舱前,战士们每个人都写下了遗书。“我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李振波说。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朝着大地震后70小时杳无音信的茂县县城,李振波第一个跳出了机舱,拉开主伞。
但是,洁白的伞花没能出现!
“我们平时使用的机械开伞器,工作高度只有4000米,所以在飞机上已经给大家讲明白,需要自己把伞拉开。可我拉了一下之后,主伞却没有张开!”
李振波马上冷静地拉开了备份伞。
下落,下落……,最终成功着陆。
按照“空中选片、地面选点”的空降要求,李振波一方面准确选点,一方面引导后续的战友向自己集结。
20分钟之后,其他14名队员全部着陆,李振波指挥先遣队向在上空盘旋的飞机报告:地面地形情况复杂,不利于大队人马实施高空空降。此时飞抵茂县上空、已做好跳伞准备的85名士兵,只得随机返回。
有关军事专家介绍,这次超高空伞降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一跳,感天动地驱死神
“群众冲上来围住我,我的眼泪当场掉了下来”
“群众哄地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冲上来围住了我,很多人哭出了声,而我的眼泪也当场掉了下来。”回忆起自己落地后的情景,电话那头,李振波一直从容不迫的声音第一次有点儿发闷。“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次跳伞,不会忘记这个场面。”
李振波眼前的茂县县城,电力、交通、通讯、饮用水中断。伤员等着药品,群众等着食品,被埋废墟里的群众亟待救援。
“你们终于来了,我们不怕了!”
在县政府门口,面容憔悴的县长高加军紧紧握住李振波的手,泪水长流。依靠伞降勇士携带的海事卫星电话,茂县县委、县政府第一次与外界取得了联系。
背负着小型卫星站、超短波电台、夜视仪、海事卫星电话,李振波和战友们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天,两天,七昼夜。茂县,汶川,都江堰。
“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山体整体崩塌的场景,巨石一块接一块地滚落,轰隆隆的声响不绝于耳。”李振波说,“只要我们不被砸中,我们就要继续向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更多的被困群众。”
一架架满载救援物资的运输机飞临灾区上空,食物、药品、器械源源不断地从天而降,10万受灾群众获得了生的希望。
这一跳,千锤百炼证英雄
“离开家乡近30年,从没忘记为河北争光”
“回到成都后,我们一边休整,一边参与组织救灾物资空投。也许还会有更艰巨的伞降任务,我们正在待命,时刻准备着。”5月21日,电话那头,刚刚帮助捆扎了一批空投物资的48岁大校军官李振波说。
据说在平时,45岁以上的空降兵,是需要特批才可以跳伞的。对此,李振波解释说:“45岁后只是可以不再进行跳伞训练了,只要身体条件许可,还是可以跳的。”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实施伞降,不仅需要过人的勇气,更需要过硬的技术。”李振波的战友说。
李振波1978年从魏县入伍,很快就成为所在部队的训练标兵,2002年出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
他跳过空降兵现有的所有伞型和机型,先后主持的新型伞兵伞等3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定型或装备部队使用;
他曾提出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用一种动作、一种姿势就能保障所有机型、所有伞型跳伞,经部队推广普及,效果良好;
他曾破解了制约我军空降作战能力50余年的重型装备空投的“瓶颈”问题;
他曾作为空降空投总指挥,参与指挥了2005年我国与俄罗斯的联合反恐演习,以及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反恐演习等大型演习。
据介绍,我军新一代伞兵主战伞就是在李振波的领导下研究完成的;研究成功时,河北硬汉李振波同样是试跳第一人。(记者 朱艳冰 艾秀廷 本报通讯员 茜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