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9个退耕还林“五结合”试点县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等结合起来抓,全省共有20万农户受益。
为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探索退耕还林“五结合”路子,贵州省专门制定了试点方案。各县按照方案并结合县情,将坡改梯、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三小”水利建设等农业建设资金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使退耕还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大力兴建沼气池,农户因生活用柴对林草植被的破坏明显减少。对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特困农户和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户有计划地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注重后续产业培养,各试点县结合补植补造工作,大力推广林草结合、林竹结合、林茶结合、林药结合、林果结合等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特色种植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在实施“五结合”过程中,普定县整合支农资金,围绕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着力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已投入5500多万元在鸡场坡乡等乡镇完成坡耕地整治11543亩,修建小水池1066口、沼气池3567口,在城关镇、坪上乡等乡镇发展茶叶、冰脆李等经果林9.45万亩等,2.8万退耕农户受益。坪上乡坪上村紧紧抓住实施退耕还林“五结合”工程机遇,高标准、高质量建成近千亩冰脆李基地,今年,冰脆李将为全村人均增收600元。
晴隆县通过实施“五结合”,协调贷款2000多万元支持柑桔场、茶叶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龙头企业带动下,1100户退耕户发展柑桔、梨子、板栗等经济林2350亩,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新增1770户退耕户种植果树3118亩、1286户退耕户种草5万亩发展生态畜牧业。“五结合”项目已覆盖退耕还林农户13879户,占全县退耕还林总户数的91.6%。
据统计,近两年来,9个试点县共统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以工代赈、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资金4亿多元,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发展生态产业,完成坡耕地整治和坡改梯2.25万亩,修建“三小”水利设施1.49万个,建沼气池和节柴灶2.88万口(个),营造薪炭林3100亩,扶持36家企业带动5万多农户调整林种结构3.5万亩,帮助880户异地搬迁,还通过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力1.35万人,建设草地16万亩发展生态畜牧业。(记者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