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宋秀岩率青海省政府考察团赴河北省考察学习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12日   来源:青海日报

    远在内陆,高原人时刻关注着最前沿的发展浪潮;新征程、新起点,高原人在不断寻找新的发力点……

    9月1日至4日,在青海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金秋季节,青海省省长宋秀岩率由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马建堂,副省长、西宁市市长骆玉林和青海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局和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领导参加的省政府代表团,踏上沃野千里、万物葱翠的华北平原,前往河北省,就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进行深入的考察学习。

    短短4天时间里,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唐山、保定、邯郸、石家庄等城市,深入园区、车间、工地、仓库、码头,听介绍、看规划、问情况,了解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学习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取得的经验。考察中,大家看到了河北省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到了河北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氛围,领略了河北省建设沿海强省的气魄。随处可见的大项目、大场面,大动作、大手笔,深深触动了考察团每一个成员。正如宋秀岩所说,河北省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阶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生动实践,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阶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层次的思路和措施,抢抓沿海开放机遇改善环境、借力发展的新鲜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考察,真正让我们看到了发展,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

    无疑,河北之行,是一次解放思想之行、见贤思齐之行、激励进取之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科学发展的现实途径

    地处渤海之滨的曹妃甸是国家第一批列入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同时,也是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它同时列入试点园区和“十一五”规划的,还有青海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两个园区所处环境不同,发展各有千秋,但仍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之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考察团河北之行的首选之地便是唐山市曹妃甸循环经济试验区。

    考察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要依靠自身的优势。“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对曹妃甸来说,这就是最大的优势。正是依托这个优势,唐山市把曹妃甸的发展定位为,国际性能源和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中国北方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立足于这个功能定位,全力推进港口、港区、港城的联动建设,目前,25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相继建成,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今年形成485万吨钢生产能力。同时,国际生态城建设开始起步。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淡化海水、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挺进海洋,用蓝色思维”、“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中国的东京湾”、“打造东方威尼斯水城”、“论证规划十年,解决几百个技术难题”、“锲而不舍、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精心谋划、审慎决策的科学精神,心系大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在曹妃甸,考察团成员时常被这些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语言震撼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曹妃甸的发展让大家备受鼓舞,反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大家深深感受到了紧迫感和责任感,也进一步坚定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信心。

    大家认为,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定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也是切合青海省情的,各方面必须始终明确、坚定不移,发展建设的每一个过程和方方面面,都要围绕这一总体定位来进行。当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最新要求,结合发展建设的实践,不断完善和编制好具体的、详细的资源规划和项目规划,特别是资源怎样组合和配置、产业链怎样形成和衔接、产业集群怎样培育等方面规划要深入研究,加快编制。同时,要加速推进产业聚集。柴达木地区,在继续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培育产业项目;在加快推进产品的利用上培育产业项目;在尽早开展废弃物再利用上规划开发项目。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取在培育、壮大和提升硅系列材料、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业、金属材料精深加工、系列化工等产业上有新的突破。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需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主题

    中国“电谷”——在继中关村“硅谷”、武汉“光谷”之后,这个新名词为国人提供了有关新经济的最新想象空间。这个新名词的拥有者,便是河北省保定市。如今,“中国电谷”已经成了保定市的一张“金名片”。

    在保定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察团一行听取了该市关于建设“中国电谷”的发展思路、发展态势、产业状况、创新能力等情况介绍。

    随后,前往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详细了解风电设备的生产能力、环境适应性、投资成本等情况;前往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太阳能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情况;前往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参观民用建筑和光伏电站一体化建设,风电机组风轮叶片制造等情况,就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的发展远景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考察中,“中国电谷”的富有创意的策划理念、体现时代的规划思路,给考察团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在“中国电谷”所在地保定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光伏产业园、风电产业园、输变电设备产业园、新型储能产业园、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园、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园等7大园区的建设已次第展开。“中国电谷”可再生能源企业已超过160余家,连续3年增长率超过50%,2007年工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出口创汇4.3亿美元。

    “中国电谷”仅仅是个缩影。这几年,河北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壮大战略支撑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后续支撑产业。实施了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建设和邯钢结构优化升级项目,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第一阶段工程今年10月份即将投产,到2010年将形成千万吨的产能。钢铁工业水平开始跨入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医药产业作为河北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这几年改造提升过程中,最成功的做法就是推进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培育大龙头、大集团、大品牌。特别是医药产业中的杰出代表——石药集团及维生药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所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维生素c,年产能力达3万吨,远销欧、美、日、澳、东南亚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全球重要的维生素c生产基地。

    从“一钢独大”到“百花齐放”,河北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大家认为,近几年来,在资源转换战略的推动下,青海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但是,站在全球、全国产业分工的大局中来审视,青海特色支柱产业还处在“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强”的状态,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层次较高的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种种现状都说明青海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特征还很明显。因此,青海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在优化投资结构中加大投入力度,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加速产业升级,在循环利用中加快资源转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继续壮大提升特色支柱产业上取得新的突破,在着力打造一批有潜力的装备制造业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上取得新突破。

    推进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投资9.2亿元建成河北省第一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年可回收高炉富余煤气210亿立方米,节能8.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6万吨、二氧化硫4000吨;投资1.9亿元实施了节水技术改造工程,建成日处理污水17.2万立方米的两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和8个工艺先进的软水站;

    加大技术改造,炼铁高炉瓦斯灰、炼钢除尘污泥、轧钢氧化铁皮等过去外排的固体废渣,现已全部实现回收利用。

    ……

    作为高耗能、易污染的钢铁企业,邯钢在生产发展和效益提升的同时,坚持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科学的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体系。目前,企业自产电能达到60%左右,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7%。

    在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考察团了解到,基地的规划建设,坚持了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一体化理念”。特别是坚持“供水、供热、供电、供气”一体化,以高效率、低成本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电、蒸汽、废水处理等服务项目。基地的建设,从一开始就从高层次谋划节能减排工作。

    考察中,大家深刻体会到,大到企业的循环生产,小到街头的太阳能路灯,河北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探索了一些值得学习的经验:推动土地集约使用和节能减排设施共享;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设立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积极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污染排放在线监控,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市场准入,对一些环境容量小的地区实施禁限批,采取“一刀切”,一律不准新上重化工业项目……这些经验,无不诠释着“环境是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这个论断。

    大家在考察中认为,推进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青海作为一个生态大省,更应该总结发达地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大力度,综合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抓资源节约,抓结构调整,抓基础建设,抓制度保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

    ……

    考察结束了,但思考才刚刚开始。大家认为,我们要善于把省外的先进经验与青海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消化吸收学习考察成果与谋划改革创新举措紧密结合起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以新思维、新观念、新举措不断推动青海又好又快发展。(洛桑才让)

 
 
 相关链接
· 宋秀岩率领青海省政府考察团赴河北进行学习考察
· 宋秀岩主持会议研究环保及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等
· 宋秀岩强调加大投入努力保护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
· 宋秀岩强调突出重点调动各方面力量办好青海教育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