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航奥运保障的功臣们齐聚青岛,接受民航局隆重表彰。民航局副局长杨国庆、王昌顺、李健,民航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严智泽以及青岛市副市长胡绍军向获得“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航空运输保障先进集体”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航空运输保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航空运输保障,是中国民航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大型航空运输保障活动,22万中国民航人投入其中。7年筹备,中国民航投入700多亿元,完善了机场、空管、安保、信息系统等各项奥运保障硬件设施;131天境内外火炬传递,奥运会和残奥会火炬传递航空运输总里程达25万公里;84天的实战保障,中国民航共保障涉奥飞行9278架次,保障涉奥人员抵离131629人;其中残奥航班2085架次,保障残疾旅客21108人,轮椅旅客3061人;保障国际贵宾1395批、共计9286人。整个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航空运输保障工作创下7项民航之最:保障架次最多,保障机型最多,贵宾抵京时间最集中,保障形式最复杂,保障持续时间最长,保障资源投入最多,保障残疾人旅客人数最多。
在奥运航空运输保障的特殊赛场上,民航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按照民航局统一部署,团结奋战,忘我工作,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以“零事件、零事故、零投诉”的优异成绩,出色完成了航空运输保障任务,为成功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优质的航空运输服务,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为弘扬奥运精神,总结和发扬成功经验,进一步激励民航全体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为开创民航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民航局决定,对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等61个集体和黄卫华等205名同志予以表彰,分别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航空运输保障先进集体”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航空运输保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民航华北管理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潘晚英、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东区管理运行部值班经理谭伟、国航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工程师岳栖鹤、民航局空管局奥运实施办公室副主任张跃华、首都机场公安分局西航站区派出所所长孙茹芳、中航信股份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震等6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在表彰大会上发言,他们的发言从不同侧面再现了民航奥运保障的不平凡历程,赢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
民航局副局长、民航奥运领导小组组长杨国庆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从兑现承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安全第一,突出抓好航空安全工作;加强培训演练,精心实施各类保障方案和预案;关口前移,确保“平安奥运”;整体联动,确保空中飞行安全顺畅;未雨绸缪,加强信息安全;建立健全政策,提供规范服务;开展“奥运安全、正常、优质服务年”活动,提升全行业运输服务质量8个方面,全面回顾总结了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工作。
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为民航做好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民航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是确保奥运航空保障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始终抓好航空安全、航班正常和优质服务是做好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工作的核心任务;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是完成奥运航空运输保障任务的坚实基础;加强协调配合,是确保保障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员工责任意识强、乐于奉献则是做好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工作的关键。
他强调,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工作圆满完成的最根本的经验在于:在奥运航空运输保障全过程中,全行业的各项工作都牢固树立了持续安全理念,干部员工上下一心、团结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得以全面实现安全保障、优质服务的目标。
杨国庆表示,奥运航空运输保障为做好今后的民航工作带来了4方面的启示,一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二是要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三是要始终保持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四是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他强调,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航空运输保障工作只是整个民航工作的一部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希望和发展还在未来。民航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固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始终坚持安全发展,依靠科学,尊重规律,创新模式,完善手段,落实措施,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