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辽宁省政府确定的 “2010年高技能人才要达100万人”的目标,辽宁近年来不断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政策,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为主,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日前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高技能人才国际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断上升,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已近64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16%,比200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在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上,辽宁省将政府的主导作用放在首位。按照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辽宁省委、省政府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辽宁3年3万技师培养计划》和《辽宁省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通过规划的科学引导,有计划、分步骤地为开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中部城市群等经济发展战略培养高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2006年以来,辽宁省政府共投入2.2亿元资金用于培训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建设,此外省、市政府还分别设立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技师学院建设等。同时还争取到国债资金2.4亿元,用于职业院校改善实训条件。目前,各级政府已创办了4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并组建了10个专业的技工培训集团。
在奖励机制上,辽宁省建立了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技师职位,并建立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制度,省政府每三年公开评选5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连续3年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政府津贴,并鼓励企业对在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重奖。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在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福利待遇和破格申报、晋升技师、高级技师的人才政策。 在此长效机制的带动下,辽宁有望到“十一五”末期使全省高技能人才比重达到25%。“这样一个比例将达到国际上较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技术工人的构成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发展需要。 ”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 唐成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