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中国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坚持开门搞活动、开门纳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着力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局党组成员分别到各自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和基层单位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带着问题,深入有关省、市、县(区)调研,与各级党委、政府共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大计,深入到乡镇和农村及各界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虚心倾听人民群众对地震工作者的企盼和期待解决的防震减灾工作突出问题。
陈建民同志先后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质研究所参加和指导联系点的学习实践活动,并深入到广东省地震局、广州地震台、深圳市地震局、深圳防震减灾科技交流培训中心等单位,就进一步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规划体系进行调研,全面了解广东省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特别是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广泛征求对中国地震局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建议。调研中,陈建民同志还把作学习报告、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始终。针对深圳市地震局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他与随行的局机关司室负责同志和广东省地震局、深圳市防震减灾科技交流培训中心的负责同志商量,要求加强技术支持、配合和交流,共同提高深圳市防震减灾能力;针对广州地震台在设备更新和工作、生活条件方面存在困难,他当场要求有关部门在明年编制经费预算时予以考虑。
刘玉辰同志除到自己的联系点指导检查工作外,还深入到海南省就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进行调研,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宝山村、澄迈县金江镇大拉村检查指导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看望基层地震部门干部职工和汉、黎族农民群众,听取县领导汇报工作,与县、乡(镇)负责人和农民群众座谈交流,征求对进一步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参加防震减灾西部论坛,共商加强西部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举措;应邀在《大特区讲坛》上做了题为《汶川地震引发的科学思考》专题报告,海南省社会各界500余名干部和群众听取了报告,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
赵和平同志到自己的联系点地壳所调研指导工作,并主持召开专业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就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调研,与公安部消防局及总参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一起,结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别是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实战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共商进一步加强专业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修济刚同志除到自己的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外,还赴天津市就统筹资源配置情况开展调研,分别在天津市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统筹资源配置工作”专题座谈会,听取天津局、河北局、第一监测中心三个单位近年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和建设发展情况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专题汇报,并与中层以上干部和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座谈,详细了解统筹配置中央预算、地方预算和单位收入,推进“3+1”体系协调发展,统筹事业发展与职工生活、当前资源合理利用和长期发展资源需求以及医疗费用收支现状、购房补贴支出等直接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情况,期间还看望了天津市地震局老红军、老干部,并深入到静海地震台进行调研,与台站职工进行座谈。
张友民同志到自己的联系点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先后在京区三个单位和江苏局4次主持召开由部分单位领导干部、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以及各方面干部职工代表参加的各种类型座谈会,深入到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地震部门,就进一步加强地震系统作风建设、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阴朝民同志到自己的联系点地震预测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就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与科研相结合等工作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共商如何把地震预测研究与预报很好结合起来,坚持以中长期预测工作为主线,加强长中短临结合,合理确定科学思路和管理思路,加强科研成果在预报中的应用,切实提高地震中长期预测水平等问题。
党组成员们认为,防震减灾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关系到全社会抵御地震灾害能力的提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部门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构建有利于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党组成员们强调,发展防震减灾事业,不断提升国家地震安全水平,非常需要指导性的纲领和蓝图。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规划工作在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从规划的目标、思路、战略、措施等各方面入手,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指导规范作用,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推动全社会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提高。
党组成员们指出,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启示和教训是深刻的,资料和经验是宝贵的,必须针对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警示,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能力。要以汶川地震科学考察与总结为切入点,本着科学、客观、深刻、全面的精神,总结防震减灾工作的成功经验,查找分析不足和教训,认知和探求其成因,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鲜活案例,为历史保存一份珍贵档案。
党组成员们强调,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要积极引导,加强技术服务,开展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新模式,全面推进农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居的地震安全,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组成员们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认真谋划好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地方、部门的地震救援联动机制,形成以国家地震救援队为龙头,以各地地震救援队伍为骨干、搜寻与救护基地救援队伍协同参与的地震救援队伍体系,把自身队伍建设同其他专业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发展方向,在应对大震巨灾时,发挥重要作用。
党组成员们指出,在科学谋划防震减灾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科技创新各个体系的协调发展,高度关注各个地方、区域的发展,高度关注基层单位的具体困难。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针对地震科技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特点,切实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在地震监测方面,要拓宽范围,在传统的地震速报三要素基础上,积极开展烈度速报和灾情速报,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署提供快速、有效、科学的支撑;在地震预报方面,要开阔思路,要坚持长中短临相结合,全面推进,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都要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党组成员们强调,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地震系统各单位党组(党委)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促进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努力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