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导向 严格落实责任推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与综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黄淑和
(2009年4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和交流各地国资委业绩考核工作经验,研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业绩考核工作,进一步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做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各地国资委业绩考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几年来,各地国资委业绩考核工作稳健起步,扎实推进,对促进企业做强主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全国国资委系统所监管企业(不含地级及以下所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元,利润总额9419亿元。与2005年相比,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66.9%、75.4%和19.9%。
回顾几年来的业绩考核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对所监管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几年来,各地国资委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一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基本到位。经过几年努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普遍建立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责任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绝大多数地方国资委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业绩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业绩考核工作;建立了专司业绩考核的工作机构,配备了较强的工作力量。吉林省国资委还建立了业绩考核咨询机构,为做好业绩考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各地国资委对所监管企业普遍进行了年度考核,并积极探索任期考核。湖北省国资委任期考核覆盖面达到90%以上。北京市国资委按照“先管住后试点、先简单后复杂、先当年后长远”的原则,对34户所监管企业实施了任期考核。
四是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开始实施,经营责任逐步落实到基层。黑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地国资委积极推动企业分解落实责任,构建了从企业集团到部门(子公司)一直到基层岗位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有效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
确定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各地国资委以出资人最关心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收益等为重点,针对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认真谋划,稳健实施,较好地发挥了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一是重点实施经济效益考核。各地国资委参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做法,普遍将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考核的基本指标,极大地促进了所监管企业经济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大力推进“短板”考核。各地国资委精心挑选分类指标,强化“短板”考核。山东省国资委设置了供企业选择的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及企业管理绩效等五个方面的备选指标,最终按照“同一行业、统一指标”的原则,确定3个分类指标进行考核。贵州省国资委在分类指标设置上,注重突出企业管理短板、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突出国家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强化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三是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考核。湖北省国资委对考核期内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奖项的企业实施业绩奖励。内蒙古国资委对所监管的工业企业设定了技术投入比率指标。江西省国资委对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增加经营业绩考核得分,并给予额外奖励。
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的考核。河北、内蒙、山西、天津、西藏等地国资委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奖惩体系。江苏省国资委把安全投入视同企业利润,调动了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三)业绩考核的激励约束效果进一步显现。
奖惩分明、严格兑现是发挥业绩考核作用的关键。各地国资委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业绩考核的综合功能得到体现。
一是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更加紧密。各地国资委不断完善“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考核分配制度。上海市国资委规定只有当年考核净利润超过上年水平,排名提升,绩效薪酬才能在上年基础上相应增长。新疆建设兵团国资委建立了上下浮动的基本薪酬体系,严格核定企业负责人年薪。江苏省国资委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安全与质量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严重违法违纪的,一律扣减年度全部绩效薪酬。宁波市国资委建立以经营效率为基础、社会效益为补充的年度考核薪酬制度,按照企业属性分类实施激励政策。
二是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挂钩的机制初步形成。辽宁省国资委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有关干部管理部门,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山西、甘肃等地国资委将业绩考核结果纳入组织部门对企业“四好”班子的评价体系。陕西、河南等地国资委对考核评为D级的企业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对考核评为E级的企业负责人原则上实行工作岗位调整。
三是任期考核结果与中长期激励挂钩的机制正在探索建立。江西省国资委对年度净利润超过考核目标值30%以上的部分,按10%-40%的比例累进计提股权奖励金,作为期权奖励的基础,任期考核合格转为限制性股票。四川省国资委根据任期考核结果,按延期绩效薪酬的一定倍数实施中长期激励。广东省、大连市国资委也建立了中长期激励与考核结果挂钩的机制。
(四)业绩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是业绩考核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各地国资委在完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
一是目标确定机制不断改进。各地国资委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运用各种考核工具,使确定的目标值更加“精准”。山东、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国资委确定目标值时引入国内行业对标,增强了考核目标的科学性。湖北省国资委对年度考核实行“三个对标”:即与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企业良好水平对标,与全省企业平均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水平对标,与省国资委所监管企业平均速度与经济效益水平对标,依据目标的先进性核定计分标准和兑现奖惩。吉林、重庆、河南等地国资委要求企业年度考核目标与年度预算相衔接,任期考核目标与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既增强了考核目标的导向、约束功能,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江西省国资委对目标值“低于前三年实际完成平均值、低于上一年实际完成值”的企业,一律降低一个考核等级。
二是过程监控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国资委普遍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控,实现了结果考核和过程监督相统一。青海省国资委把经济运行监测与业绩考核动态监控紧密结合起来,对完成业绩考核目标差距明显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并进行督促。吉林、黑龙江、福建、甘肃、广西、贵州等地国资委建立了月统计、季调度、半年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控,及时掌握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提升了目标管理能力。
三是信息反馈机制逐步健全。各地国资委普遍重视业绩考核信息反馈,形成了目标确定、过程监督、结果核定、信息反馈的闭环。青岛市国资委与软件公司联合研发了业绩考核数据软件系统,实现了企业数据和中介机构审计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合成、汇总和计算,使财务监督信息、专项审计信息、审计稽查信息和监事会监督检查信息相互补充、印证,增强了考核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业绩考核的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
探索创新是提升业绩考核工作水平的活力源泉。各地国资委积极探索、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在一些热点难点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引入了经济增加值考核。安徽、湖南等地国资委开展了经济增加值的培训及研究工作。上海市国资委重点研究了经济增加值评价办法,形成了包括会计事项调整、权益资本成本计算、经济增加值先进性评价在内的试点方案,并开展了模拟测试。北京市国资委将经济增加值纳入考核体系,试点企业已增加到18户。天津、河北、江苏等地国资委对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企业负责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是董事会试点企业考核评价工作稳健起步。上海市国资委初步确立了出资人考核评价董事会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股东价值、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决策“四个维度”的评价方案,并选择4家企业进行了试点。深圳市国资委在董事会试点企业中,构建了出资人考核评价董事会、董事会考核经理层、经理层考核下属员工的三层次考核架构,确保了董事会对出资人赋予职责的忠实履行。
三是对国有产权代表进行考核的探索工作取得初步进展。部分省市国资委顺应所监管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对国有产权代表进行经营业绩考核的办法。浙江省国资委出台《省属国有相对控股和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多元投资主体、长短期激励约束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山西、新疆等地国资委也开展了对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的考核探索。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是一项挑战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工作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国国资委系统上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密切配合的结果,也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战斗在业绩考核岗位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业绩考核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考核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考核的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二是考核尚未实现全覆盖。少数地方对所监管企业还没有实现全部考核,有的地方还没有实施任期考核。三是考核与激励还没有完全衔接。有些地方存在重激励、淡考核的现象,考核与奖惩挂钩不够紧密。四是对考核的过程监督不够有力。有些地方缺乏对企业完成考核指标情况的及时掌握和有效监督,而且监督的手段和办法也不多。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采取措施,努力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