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黄淑和:推动国企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6日   来源:国资委网站

    二、正确认识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是一项体制创新。经过五年多的探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面临着不少难点和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资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业绩考核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宏观环境变化对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是2003年底颁布的,主要考虑的是先把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落实到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资产经营最优化,当时经济发展处于上行区间,考核目标值是按照“两个不低于”(不低于前三年考核目标的平均值,不低于上一年目标值和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的原则确定的。各地的考核办法是参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办法制定的。近几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加上各地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抢抓机遇,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连创新高,考核工作也实现了从稳健起步到健康发展。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出口需求骤然下挫、市场景气急转直下、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逐步显现,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难以准确评估,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的预期也不明朗。如何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值,引导企业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注重提高效益又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前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抑制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去年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防止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为企业度危机、保增长、提效益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一些企业出现了过度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苗头,产能过剩的矛盾有可能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实现稳健经营,调整优化上水平,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三是国有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资委成立之初,社会上普遍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近几年,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去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大事、要事、难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有了更高的期望。如何统筹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不动摇,坚持出资人考核的正确导向不动摇,坚持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不动摇,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业绩考核如何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变化。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规范的董事会,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和决策机制。目前很多地方国资委已经开展了董事会试点工作探索。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规范董事会的企业,国资委应把对经营班子的业绩考核授权给董事会。如何理顺国资委、董事会、经营层的考核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不悬空,已经成为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不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变化,坚持正确导向、严格落实责任的考核原则不能变;考核对象、考核方式可以改变,但依法考核的手段不能丢。各地国资委要进一步做好对试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工作,确保试点董事会切实把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业绩考核如何适应股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各地加快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步伐,企业股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合理界定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的考核职权,完善对股权多元化企业中国有产权代表的业绩考核,建立反映出资人意志、股东价值、发展战略和科学决策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当前业绩考核工作的一个新难点。要探索完善考核方式,做到国有产权延伸到哪里,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就覆盖到那里。

    三是业绩考核如何与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相适应。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更趋明确。从目前情况看,地方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全局、服务于区域经济布局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类企业,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地方铁路、城市地铁等投资公司;二是关系国计民生、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等企业;三是一般竞争类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首先,要把这些企业全部纳入考核范围,明确责任。其次,要把握出资人定位,体现出资人的意图。第三,要实施分类考核。对政府投资和基础设施类企业,在引导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讲究投资回报,高度重视投资风险,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共服务类企业,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注意控制成本;对一般竞争类企业,要在做出特色、做强做大上下功夫,突出经济效益考核,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第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要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开展对标,追求卓越,创造一流。

    四是业绩考核如何与不同行业企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相适应。为了进一步提高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业绩考核要针对不同行业企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用有限的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业绩考核是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万能手段,不能什么都往里装,装得越多,水平越低,效果越差。我们实施的是出资人考核,要抓住出资人关注的主要指标来进行考核,如果考核指标太过宽泛,对企业发展来说不是促进而是促退。

    (三)科学发展上水平对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到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首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其次要把握企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第三要精准,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态势,找出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制定出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考核办法。要充分发挥业绩考核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目前业绩考核工作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引导企业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还有许多难点需要解决。

    一是如何正确处理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与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首先,企业是经济组织,首要的任务是创造经济效益,业绩考核的重点也应放在这里。其次,企业还是社会组织,也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对于涉及企业履行重大社会责任的指标,出资人可以把它作为限制性的指标在责任书中予以明确,但切忌以考核代替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二是如何正确处理盈利与价值创造的关系。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基本考核指标符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特点,必须坚持。但盈利不一定创造价值。作为出资人,不仅要关注企业实现了多少利润,而且要重视企业投入了多少资本,创造了多少价值,同时带来了多少风险。经济增加值是全面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有效工具。在今后考核中,我们要大力推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但要对经济增加值考核进行“国产化”改造,使之符合企业实际和现阶段企业发展水平,并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案,做好与现行考核体系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三是如何正确处理追求利润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推进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从国际经验看,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才具备长久的竞争力;在3%以上,其竞争力才能得以维持;低于3%,迟早要走下坡路。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科技投入都低于3%,这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非常不利。因此,业绩考核工作中,我们既要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也要注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要着重引导企业注重创新成果的产出效益,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密跟踪和认真研究当前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提高,不断探索创新,勇于迎接挑战,共同推动业绩考核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国资委发布通知明确国企职工持股、投资有关问题
· 国资委新任国企监事会主席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
· 湖北省政府与国资委共促武汉城市圈国企改革发展
· 国资委公布"某知名国企高管腐败窝案"中国企名称
· 人民时评:国企是放心企业 但放心不等于放松管理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企工资历史拖欠基本解决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