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郑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和规划成果。据了解,目前河南省开封、登封、禹州、淮阳、新县、浚县、宝丰、镇平等8个试验区规划方案已获通过,正在进入实施阶段,开局良好。到今年10月底前,每个试验区省政府将支持1000万元,促使每个试验区通过自筹、吸引社会资金等方式组建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规划成果:准确科学
科学的规划是确保试验区建设成效的前提和基础。从今年年初开始,省委、省政府等相关部门经过创意策划和规划编制两个阶段,历时半年,各试验区已高质量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开封市定位为“文化体验之都,水韵休闲之城”,登封市定位为“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禹州市定位为“钧瓷之都”,淮阳县定位为“羲皇故都,水城淮阳”,新县规划定位为“鄂豫皖红色圣地,大别山休憩家园”,浚县规划定位为“民俗之城,工艺之乡”,宝丰县规划定位为“民间演艺之都,中华魔术之乡”,镇平县规划定位为“中华玉都”。据介绍,从总体上看,8个试验区规划全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各个试验区的定位,做到了立足于大文化、立足于各地特色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融合、注重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注重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突出了试验性、前瞻性、唯一性和可操作性。
试验区建设:成效初显
8个试验区在编制规划的同时,不等不靠,按规划确定的方向和重点,抓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开发文化招商引资,试验区建设已初显成效。开封市着力实施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水系二期和古城墙环境综合整治进展顺利,繁塔禹王台景区、“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博物馆等项目陆续启动。禹州通过“以商招商”的形式引资2000多万元,建设钧窑企业;引进省建业集团资金1亿元合作建设神垕镇文化街项目,目前正与省文投公司、中央电视台洽谈,投资3000多万元拍摄电视连续剧《钧瓷》。镇平县与韩国春川市大一矿业签订了玉料供应合作协议,与深圳市宝安区签订了经济文化合作协议,与深圳中裕冠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投资6亿元,在深圳建设以南阳独山玉和镇平玉雕为主的展销馆。新县、浚县、宝丰也在积极梳理项目,赴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招商,初步达成了一批合资合作意向。
政策做支持,选准突破点推进
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孙廷喜向媒体公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包括省级财政一年向每个试验区补贴1000万元;县级“试验区”财政将实行省县直接结算;对试验区艺术表演团体等特殊行业的转企改制,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在转企改制方案批准日之前,在职在编事业人员改制后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等。
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表示,下半年,试验区建设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细化试验区规划,尽快编制重点项目、重点园区的控制性详规,抓好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二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年底前基本完成试验区艺术表演团体转企改制,同时要随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落实省、市、县各级财政的支持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10月底前每个试验区要完成组建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并开始运行。三是抓好一批文化项目和重点文化企业,做出品牌。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投、贷、债、租、信等多种金融产品支持试验区建设。(记者 陈茁 杨凌 实习生 周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