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北京开展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认知需求调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23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的认知如何?对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有哪些?天气预报和服务信息的使用情况和评价如何?对气象科普工作有何评价及期待?作为纪念世界气象日的一项活动,3月23日北京市气象局召开首都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认知需求媒体见面会,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为客观、深入了解北京市公众不同群体对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的认知程度,推动北京市的气象科普工作,以人为本,增强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2009年底至2010年年初,北京市气象局委托专业调查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媒介与调查实验室开展了《首都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认知需求调查》,该调查按照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程序,重点针对北京市的公务员、学生、农民、企事业单位人员四类群体,采取深入访谈、焦点座谈、入户访问和网络在线调研等形式广泛采集5006个样本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调查研究表明,公众对气象科普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分值为3.56(满分5分),属于“中上水平”。有93.7%的被访者明确表示气象科学知识和预报服务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帮助;气候变化问题在公众中得到广泛普及,公众对气象生活指数和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关注度很高。公众对目前提供的天气预报评价比较高。69%的人认为天气预报出现误差是可以理解的。电视、网站和手机短信是目前公众获取气象科普知识的最主要的三个信息渠道,四类重点群体都倾向于接受“短片、电视节目”的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对生活气象指数的利用比较感兴趣,学生对于气象科技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知识、各种气象观测和气象探测仪器等知识也比较感兴趣,农民则对天气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以及气象防灾减灾自救方面的科普内容比较感兴趣。

    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学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媒体见面会,并对北京市气象局率先开展的这一科普创新工作给予肯定,并希望通过此举深化对首都公众利用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提高避险、救灾、自救能力,为城市防灾减灾发挥作用。媒体记者赞赏该项调查,一知名媒体记者概括为“知己知彼,方能服务到位”。

    北京市局副局长王迎春表示,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公众需求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推进北京市的气象科普工作,促进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从业人员的科普意识,通过开展科普工作过程提高气象服务意识;调整气象服务和科普方式,加强气象为农服务,扩大手机短信和电视媒体的宣传覆盖面;利用重大灾害性发生时机,采取密集型科普知识宣传,强化公众接受科普知识的接受程度;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大气象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通过上述努力使气象科学知识和信息在政府决策、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公众生活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中国气象报 记者李竞)

 
 
 相关链接
· 纪念第60个世界气象日:致力于人类的安全和福祉
· 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为85.5%
· 我国气象事业60年走向成熟 |气象局长气象日致辞
· 各地举办“世界气象日“活动
· 专访张文建:世界气象组织60年来取得显著成就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