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福建省民生项目建设提速 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4日   来源:福建日报

    国庆期间,在南平延平区来舟镇蛟湖村关刀丘灾后重建安置点,受灾村民卢金荣高兴地燃起鞭炮,他家的灾后重建房完成了一层水泥板封顶。“明年元旦前肯定能搬进新房子。”看着一天一变化的新房子,卢金荣一脸笑意。

    为了让灾民早日迁进新居,延平区已投入2亿多元,并要求凡是有灾后集中重建点任务的乡镇,节假日期间干部一律不放假,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速度、抢进度。

    在三明市,以项目实施为突破口,民生工程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100户以上22个农村住房灾后集中重建点全部开工建设,明年春节前所有受灾户全部搬入新居;9个交通设施灾后重建工程正加快施工;12个灾后水利恢复重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沙县夏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已完成95%。

    五大战役打响两个多月来,灾后恢复重建、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战役项目建设在福建省如火如荼展开,有的已超额完成时序进度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百姓、温暖民心。

    战役打响 民生项目建设提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跨越发展,须坚持民生优先,这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让今年6月遭遇特大洪灾的灾民早日有个新家,因而,民生工程战役首战是推进灾后重建,重点是实施农村住房重建、修复基础设施等,并明确提出目标:让重建对象争取在明年元旦之前、最迟在春节前搬进安全舒适、设施配套的新居。

    省委、省政府为此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确定福州、厦门分别对口支援三明、南平。灾区及援建单位迅即行动起来,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能快则快,不容迟疑。截至9月底,福建省295个集中重建点已全部动工,比8月增加26个;分散重建11250户,已有10940户动工,比8月增加3465户。

    此外,交通方面,福建省运营高速公路594处水毁点除8处重大水毁点外,其余均修复完毕;在建高速公路基本修复完毕。国省干线402个水毁点除9处重大水毁点外,其余已于9月15日完成修复。农村公路3577处水毁点已开工96.3%,完工59.3%。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共有1531家工矿企业恢复生产,复产面达99.67%。

    其他民生工程项目也在快速推进:

    今年,省委、省政府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25个大项、47个具体项目,其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残疾人托养、实施通信信息化助建新农村、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等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截至9月底,省广电中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2.01%,正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省立医院心血管病综合大楼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8.43%;省少儿图书馆完成主体工程封顶;省档案馆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0.02%等。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已完成阶段性目标。各类保障性住房已开建6.08万套,开工率为95.33%;竣工1.77万套,竣工率为27.8%。各类棚户区改造已签订安置补偿协议4.14万户,签约率为85.50%,开建1.85万套,竣工3254套。福建省还进一步降低保障门槛、扩大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推行廉租住房可租可售,已在永安等4个城市开展试点。

    以人为本 凸显民生优先理念

    民生工程战役被列为五大战役之一,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解决,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项目优先安排,成为共识。

    尽快重建家园,是灾区群众最迫切的期待。省委、省政府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并着眼长远、着力发展,强调农村住房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建,而是要利用重建的契机,培育新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迁移聚集,为福建省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为此,福建省持续加大对灾后重建的资金投入力度。9月,省政府在前期已拨付0.53亿元重建资金的基础上,再次下拨4亿元支持农房重建。

    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福建省还推出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对一般重建户给予每户1万元补助,对特困户给予每户1.5万元补助;规费减免,并鼓励复垦农村旧宅基地,受灾农户搬迁重建后退出的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每亩补助1.8万元。配套设施建设、保险理赔、建材供应和社会帮扶等方面,也出台优惠政策予以大力扶持。

    不仅是灾后重建,在卫生、教育、文化等关涉民生的领域,福建省也是紧抓在手,持续发力。

    深化医改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3546万多人,福建省正逐渐向“全民医保”迈进。一些惠民利民之举走在全国前列,如在全国率先推行医疗就诊“一卡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13家省属医院(包括在榕部队医院)实现“一卡(社保卡)通行”。

    一些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成功突破,并发挥出良好效益。省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改造项目、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刚刚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来宾和运动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据省发改委、省重点办负责人介绍,相比往年,今年福建省的民生工程项目更多、资金投入更大,完成的进度也更快。特别是五大战役打响后,结合创先争优、治庸治懒、考核机制及通过旬报告、月报告等制度,比学赶超一浪高过一浪,将有力推动项目早日建成,让百姓早日共享发展成果。

    公共资源 向基层向农村倾斜

    检视民生工程项目,不难发现,向基层、向农村倾斜是一大显著特点。

    今年,福建省重点建设“医改、校舍安全、文化、养老”四大民生工程,把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地投向基层和农村,夯实和完善基层、农村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就是民生优先理念的具体体现。

    推进医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水平是如此。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为1.5万个村卫生室配备急救用品、培训万名乡村医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指导育龄妇女服用叶酸等,都列入民生工程战役。

    保障校舍安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如此。目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建和改扩建500个乡镇文化站、建立3132家农家书屋、再建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100所农村敬老院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些长期薄弱的环节也得到加强。今年内,福建省将投资4162万元,填补福建省79个邮政基础设施的“空白”,使这些最偏僻的乡镇也拥有邮政服务,从而达到福建省所有乡镇都设有邮局的目标。目前,这79个邮政局(所)项目已初步落实选址37个,准备购房改造13个,其他29个正在开展选址工作。

    同时,在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福建省还统筹兼顾,既能服务于重大赛事活动,又能在赛事之后为普通群众服务。承办特奥会的省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改造是如此,承办即将举行的第十四届省运会的莆田市体育场馆建设也是如此。

    莆田虽是全国“田径之乡”、“武术之乡”,但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像样的体育设施。因而,借举办省运会之机,新场馆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注重兼顾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需求,达到一馆多用的目的。为第十四届省运会建设的莆田市体育馆群“七馆六场一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景观绿化工程扫尾;同时,莆田的一县三区依托中学或体校各建成了一馆一场。看着这些漂亮场馆的拔地而起,莆田市民满心欢喜:“以后健身休闲,也有好的地方去了。”  

 
 
 相关链接
· 福建将出重拳整治对水源造成严重威胁的皮革行业
· 福建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
· 福建物价部门规范教育收费 三大环节成防范重点
· 福建:医疗机构不良执业将扣分直至取消经营资格
· 福建召开全省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黄小晶出席
· 福建启动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 分三个阶段展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