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北京市发布"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8日 09时29分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四、保障措施

    “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强度高,投资规模大,须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

    (一)加强统筹协调。

    针对基础设施跨区域、多领域的特点,规划实施应坚持统筹协调,均衡发展。

    层级结构统筹。经过长时间快速发展,支撑基础设施系统的主骨架已具备基础,发展格局和路径已清晰。未来一个时期,在继续加快构建系统主骨架的同时,统筹推进完善系统层级结构的支脉节点,提升基础设施整体运行安全和效率。

    行业领域统筹。逐步改变基础设施单一领域独立规划建设的模式,以区域为对象,统筹实施道路、管网、站点项目,实现同步建设,确保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协调平衡发展。

    空间布局统筹。统筹旧城与新城建设,解决好旧城的安全运行和新区的发展问题。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整体性与行政区划分割的矛盾,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及相邻区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确保基础设施整体性和连续性。

    责任主体统筹。积极协调市属审批部门以及各行业各区县以规划目标任务为主线,将年度工作重点集中,形成联动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完善政策机制。

    把握基础设施发展规律,创新完善政策机制,提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管理水平。

    规范投资机制。根据市场化程度和价格水平,理顺政府、企业、社会投资关系,明确界限,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力度。强化投融资改革,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积极采取PPP、BT和TOT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创新建设机制。强化城市建设的人性化、智能化理念,建设更加便利、高效的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地下管道管廊化,优化立交桥的人性化设置,实现轨道交通多出口设置,新建小区严格执行建设标准配置。突破行业部门和实施主体界限,实施道路和市政管线统一立项,统筹实施,杜绝道路“拉链”现象,积极创造条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项目规划和设计。

    改革运营机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发展瓶颈,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基础设施所有权、运行权、管理权三权分离,逐步实现资产部门所有、企业专业运行、行业监督管理的多元化运营管理机制。推进国有基础设施企业改革,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在运营管理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监管,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和效率。建立完善与价格机制相适应的财政补贴机制,实现政策集成联动。

    (三)应用高新技术。

    应用高新技术提高基础设施科技含量,增强设施功能,降低建设成本,促进自主创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相互促进。

    鼓励高新技术应用。完善鼓励高新技术应用的政策、体制、机制,积极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在政府投资领域优先采用。完善和调整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破除技术壁垒,为应用自主创新技术创造环境。

    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利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见效快的特点,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带动产业升级,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提升地区竞争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实施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是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分解落实年度计划任务,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机制。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分阶段解决重大问题的原则,围绕城市功能提升、资源能源保障、环境品质提高等重点任务,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解决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能源结构,保障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

    建立项目循环储备机制。根据规划任务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实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提前谋划、提前启动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重大项目建设条件。

    规范重大项目审批程序。按照“加快、简化、下放、取消、协调”要求,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分类明确和设立项目审批前置条件,提高审批效率。按照以规划定项目的原则,先论证立项,再开展前期,减少重复工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

    (五)保障资金供应。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资保障体系,保障资金供给能力。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根据城市发展实际,精心安排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建立市财政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区县政府配套重大项目资金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

    发挥融资平台作用。保证现状基础设施融资平台的资本金投入,完善还本付息机制,积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强基础设施企业融资能力,满足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增强融资能力,保障建设资金需求。

    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明确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采用BT等融资模式,探索融资租赁、保险债权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

    (六)加强规划管理。

    规划的实施管理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加强统筹。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规划审批项目。建立规划的动态评估及调整机制,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

    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规划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支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民间组织、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公益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中来,实现规划的社会管理。

    加强规划动态评估。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计划、统计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围绕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注重效率分析,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评价机制。

    严格规划项目审批。本规划是全市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建设的重要依据,依据本规划安排好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度计划。严格按照规划审批项目,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

    本规划经批准、发布后,作为指导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由城市基础设施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规划期间,若遇到经济社会政策或其他重要原因需要调整时,按程序报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北京第二批保障房设计图在市规划馆开“晒”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发布
·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十二五”规划发布
· 北京发布"十二五"人文、科技、绿色发展建设规划
· 北京“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56亿元提升智能交通
· 北京市发布《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