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一轮发展四川靠什么赢得先机怎样做到既快又好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04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三星堆发现,见证了古蜀文化的灿烂;金沙遗址,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奇。四川,像一只镶嵌在祖国西南腹地的聚宝盆,盛满自然和人文的丰富宝藏。古往今来,“天府之国”4个字,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今天,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把四川推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拿经济总量来说,四川一省就占到西部所有省区市的1/4,主要经济指标均居第一。5年跨出三大步,一步一个千亿元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01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6556亿元,年均增长10.7%。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6%。

    比经济指标更令人关注的是:四川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靠什么赢得先机,怎样做到既快又好?

    谈起四川发展的总体思路,省委书记张学忠概括说:“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所有进步都得益于发展,诸多矛盾皆因发展不足,但是粗放式的发展遭遇瓶颈,难以为继

    四川把东部沿海发展作为参照系,给自己定下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他们一面感念于西部大开发给四川带来的巨大变化,一面梳理着四川面临的诸多问题:

    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上升期,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和外延扩张型发展方式;大企业虽不算少,但真正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仍然主要靠投资拉动;有发达地区,但落后地区更多,今年上半年,全省投资增长最快的成都为63.4%,最少的市州仅为1.5%。山区和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4,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1/4。虽然旅游业发展很快,但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眼睁睁地看着大半在四川的泸沽湖、香格里拉成了邻省的旅游品牌;就业形势严峻,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多……

    只有加快发展,所有这些矛盾才能破解。但是传统的粗放式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

    资源约束日益突出。四川是个资源大省,能在全国排位前三名的矿产就有二三十种,但是被8700万人口一平均,就只有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0%了。耕地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水资源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四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较低,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6个百分点,比世界先进水平更是高出3—4倍。

    环境压力日益沉重。上千家企业没有达标排放。乐山大佛“整容”没几年,又遭酸雨侵蚀。四川号称“千河之省”,境内江河纵横,但其中80%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省每年废水排放量高达22.8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60%。去年沱江连续两次遭受严重污染,造成沿江近百万群众饮水供应中断。

    追求发展,如果没有科学的理念,干劲越大,离目标越远。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并以“三个转变”为突破口,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萧少秋说:“推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对于四川这样一个西部省份来说,算是一个突破。”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