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5年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凸现“三大亮点”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寄语]回望2005年中国经济,有太多成就让我们自豪。若是评选这一年度的关键词,“自主创新”肯定会高票当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也许,在中国经济的大树上,能让我们骄傲的自主创新成果还只是刚刚被春风吹开的新绿,但不久的将来,这片片新叶定会化作郁郁绿荫。

    今天,让我们共同触摸创新的脉动,迎接自主创新的春天……

创新·决策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创新·脚步

    一月

    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飞机ARJ21研制取得新突破,其90%的结构设计图、50%的系统设计图,成功发送到西安、上海、沈阳和成都四大飞机制造企业,开始全面生产。

    二月

    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

    三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份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六月

    我国第一个“3C协同产业技术标准”———“闪联”标准1.0版6月30日正式获准成为国家推荐性行业标准。它是面向3C产业的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也是由中国企业发起并主导的第一个“中国标准”。

    七月

    作为促进我国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设立了“中国工业大奖”。

    九月

    9月16日上午,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依托三峡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等技术迅速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十月

    10月12日,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我国坚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二月

    12月15日,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开工,标志着我国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制造、自主运营又跨出一大步。我国百万千瓦核电的优化设计和标准化、引进消化吸收新一代核电技术都有了进展。按照规划,我国核电装机容量2020年将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事业大有可为。

    1 2 3  
 
 
 相关链接
· 胡锦涛三省调研 走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 回顾与展望—2005特别报道: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
· 我国自主品牌价值持续走高 品牌集中度加强
· 统计局:技术创新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核心
· 自主创新托起新深圳 政府定位:既不管又要管
· 调查表明我国科技总体研发水平落后领先国家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