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5年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凸现“三大亮点”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自主创新·三大亮点

    关键词:中国创造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几乎成了低端产品加工的代名词,多数高端产品和技术市场都被国外垄断。而今,自主创新思路引领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中国的崛起和辉煌必须依靠中国创造。

  世界首个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恩度:抗癌新药“中国造”

  这些日子,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抑制和治疗肿瘤的抗癌新药“恩度”,正进入药品上市的审批程序,顺利的话,明年春节后将能上市。专家说,这一新药的诞生,意味着抗癌新药也有了“中国造”。

  “恩度”的研发,从药物研发设计到产业化制备技术在国际上实现了多项科研突破,如率先将重组Endostatin(血管内皮抑制素)大规模成功复性,解决了蛋白质大规模复性纯化技术等难题。国际上众多生物技术公司都曾对此投入巨资研发,但后来纷纷倒在了技术难关上。

  “这是世界首个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新药,标志着我国蛋白类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的研发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记者 王淑军)

  中国第一台可以投入临床应用的全身CT机——东软:自主创新打破垄断  

  今年12月1日,在芝加哥举行的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博览会北美放射年会上,东软的双层螺旋CT扫描机等品牌设备获得青睐,当场与20多家国际代理商签订了销售合同。“我们的发展靠的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积累”,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说。

  曾经,进口CT机等医疗设备长期垄断国内市场。1997年10月,中国第一台可以投入临床应用的全身CT机在东软问世,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能够生产CT机的国家。此事当即引起国内外业界的轰动,并迫使国外的CT机大幅降价,幅度达20%到30%。目前,东软的多种医疗设备在国际数字医疗市场上打响了中国品牌。

  振华港机:技术世界领先

  振华港机的技术创新正以加速度领跑:世界首创的用于自动化码头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100多项专利技术先后诞生。正是凭着世界领先的技术,振华港机已连续6年居全球市场占有率榜首。(记者 徐元锋)

  关键词:“中国芯”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成为阻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芯”病。但在2005年,越来越多的领域拥有了“中国芯”。

  回望2005,“中国芯”的搏动正变得更加强劲有力。

  结束我国彩电没有“中国芯”的历史———“信芯”:小芯片的三个想不到

  “想不到产业化进程这么快,想不到人才加盟这么多,想不到政府支持这么大。”12月22日,记者在海信集团采访,听到海信员工的三个“想不到”。

  今年6月底,海信集团研制成功我国音视频领域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结束了我国年产7300万台彩色电视却没有“中国芯”的历史。

  目前,海信电视已经有多个数字高清产品批量使用“信芯”芯片。另外,海信根据一些电视厂家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客户需求与海信“信芯”对接的解决方案。

  “信芯”产业化的成功,吸引了众多人才的加盟,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山东省、青岛市先后资助。

  海信人的三个“想不到”,不仅是对今年全国自主创新大环境的感怀,更使得他们对“信芯”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宋学春)

  奇瑞:第一颗汽车中国“芯”

  今年4月,奇瑞ACTECO发动机(见中图)投产,这使中国轿车拥有了第一颗“中国芯”,发动机水平与世界差距缩短了20年。2006年,奇瑞最先进的发动机不但将向国内市场提供35万台,还将出口15万台。

  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二号:创新不动摇

  2005年,作为“中国芯”代表的“龙芯”CPU(中央处理器)研发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月,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龙芯”二号问世,是国内首款64位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CPU芯片,功耗和成本均远低于国外相当的芯片,但性能已经超过威盛的C3芯片。该芯片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不久,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与曙光信息产业公司宣布将部分采用“龙芯”处理器,力争在2008年前后研制出进入世界前三强的高性能计算机。

  据了解,正在设计的下一款“龙芯”主频将达到1000兆赫兹,性能再提高1倍。

  关键词:中国标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标准之争正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谁在标准制定上享有话语权,谁就占领了制高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国际标准制定、参与程度不足,使自身在国际贸易战中处于不利境地。现状正在逐渐改变。

  中国3G标准走向商用

  11月中旬,3G中国标准TD—SCDMA先进入欧洲市场,罗马尼亚运营商决定建设海外第一个TD—SCDMA试验网。这意味着中国3G标准开始走向世界。TD—SCDMA将确立我国在全球3G市场的重要地位。(记者 武卫政)

  我国家电企业发起制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海尔:防电墙将成国际标准

  12月初,国际标准委(IEC)大会主席宣布:海尔防电墙技术正式通过IEC组织的关于生产工艺和检测流程的审议。这意味着明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七十届IEC大会上,防电墙技术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据介绍,利用该技术,即使在不安全的用电环境中洗浴,也能保证用户的洗浴安全。“防电墙”技术不仅能够解决因热水器内部元件漏电而导致的正向漏电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因环境漏电而导致的逆向漏电问题,实现了从产品安全到系统安全的跨越。

  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看来,海尔“只有创造,没有仿造”。目前,海尔集团共主持制定了网络家电、家居集成等4项国家标准,并参与86项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记者 宋学春)

  超一流企业卖标准——中集: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今年5月,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2011年国际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104)年会的主办权,使这个负责国际集装箱制造和操作标准管理的机构的“标准”大会首次移师中国。

  中集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1996年以来,集装箱产销量连年保持世界第一,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

  目前,中集拥有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委员1名;参与起草4项ISO国际标准;研究并提出了近20项有针对性的提案和意见,并被ISO组织编号后作为正式文件公布。

  中集的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企业可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制造”同样能得到世界认同和尊敬。(记者 胡谋)

    1 2 3  
 
 
 相关链接
· 胡锦涛三省调研 走出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 回顾与展望—2005特别报道: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
· 我国自主品牌价值持续走高 品牌集中度加强
· 统计局:技术创新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核心
· 自主创新托起新深圳 政府定位:既不管又要管
· 调查表明我国科技总体研发水平落后领先国家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