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大洋一号”结束印度洋科考任务驶上归途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大洋一号”1月5日电(记者邱红杰)正由西向东航行在马六甲海峡的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5日凌晨把时钟拨快一个小时变为北京时间。中国首次环球科考在结束了印度洋的任务后,正朝着祖国方向快速行驶。

    在过去45天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对印度洋中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取样。“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郭世勤说:“我们过去没有看到的,在这里看到了;过去没有拿到的,在这里拿到了。”

    “大洋一号”11月23日离开南非开普敦港口,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此行主要目的是获取热液硫化物样本和热液生物样本,争取发现新的热液异常区。科考队员使用电视抓斗、多波束、CTD、MAPR和磁力仪等仪器设备,在4个预定目标区获取了丰富的样本和数据。

    在西南印度洋中脊,电视抓斗从水下1400多米处抓到大量活的珊瑚枝杈,这是整个环球科考中第一次采集到深海的活生物样本。在两个已知的热液活动区,科考队员通过电视探头首次目睹了海底热液喷口附近生物云集的壮观景象,并抓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烟囱体和几百公斤热液硫化物样本,同时采集到藤壶、螃蟹、海葵、多毛虫和虾等活的热液区生物。

    另外,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对西南印度洋脊中段展开调查,就得到了这一地区存在热液喷口的强有力证据。11月30日,“大洋一号”在这一区域某地采集到的海水浊度数据显示,深度2400米至2800米的深水区域存在异常。第二天,在相同地点,仪器测到这种异常表现得更为强烈。“大洋一号”美方首席科学家林间认为,据此可以初步断定这一区域存在着一处规模较大的热液活动场区。林间说,中国科学家的发现,将会带动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对这一区域加快进行研究。

    1月5日是中国首次环球科考的第280天。1月6日,“大洋一号”将抵达新加坡,在短暂停留补给后继续向青岛前进,预计1月22日回到它环球航行的起点。(完)

 
 
 相关链接
· “大洋一号”科考船26日完成北大西洋科考任务
· 中国“大洋一号”科学家断定发现新热液活动区
· “大洋一号”中国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
· 中国“大洋一号”考察船环球之行向大西洋进发
· 我国科考船“大洋一号” 离开开普敦挺进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