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科学规划构建可持续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2日   来源:北京日报

    中心城“减负” 保护古都风貌

    “发展新城将有力地疏导中心城的部分职能与人口;而随着中心城总体规模的控制,北京古都的风貌才能真正得到整体保护。两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黄艳说。

    在1088平方公里中心城中,旧城被列为整体保护的地区。对于旧城,今后要严格控制地上建筑规模,同时降低人口规模,到2020年,规划常住人口90万。

    保护并非一成不变。黄艳说,在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整体保护,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持传统空间形态的同时,今后对于旧城还要因地制宜,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

    按照《中心城控规》,北京严格控制旧城地上建筑规模,不再增加建筑规模,同时鼓励旧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这也意味着,今后旧城地上建筑规模将严格控制,即使是旧房翻建也只能保持原有规模。

    同时按照规划,未来十五年内,中心城道路总用地192平方公里,比现状多了88.5平方公里,规划道路总长度4764公里,道路网密度达到4.4公里/平方公里。虽然道路建设的重点,在加密路网,但中心城解决交通的出口还在于发展公共交通。

    中心城公共绿地要由现状59平方公里达到123平方公里,还要搬迁改造72个、总占地面积约为138公顷的“城中村”。此外,15年内,还要逐步搬迁整治五环路内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单位。

    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要覆盖中心建成区面积6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由现在6.6平方米达到14.5平方米,与11个新城一起构建起人们的“宜居”家园。

    不再简单追求GDP区县功能“因地制宜”
   
——区县功能定位

    2005年5月,在国务院批复后的第4个月,《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作为新《总规》的落实措施正式发布。

    根据北京城市未来发展的定位,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指导意见》把北京分成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区县功能定位主要是根据区域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分,在“因地制宜”的同时,也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各区县的可持续发展。

    《指导意见》中,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主要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以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8个“中心城区”,该区域内将主要发展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以中关村、CBD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商务中心区。

    在被划入城市功能拓展区后,石景山原来重工业基地的区域定位已需改变。随着首钢等一批重工业项目的陆续开迁,石景山也开始着手打造集休闲、娱乐、数码动漫、会展、购物和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

    作为奥运会场馆主要所在地的朝阳区,先前的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因为不符合新的区县功能定位,也将被主动淘汰。而其原本的汽车工业,也同样将搬到“城市发展新区”中的顺义、亦庄进行再发展。

    1 2 3  
 
 
 相关链接
· 北京公布城市发展规划围绕宜居建设三大重点新城
· 北京将首次大规模规划村庄 体系规划正在编制
· 北京市11个新城规划将于2005年底全部完成
·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