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皮用手轻轻一提沙土便裸露出来,湿地竟然发生着火现象,每公顷草地有达乌尔鼠兔109只……被誉为“黄河之肾”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湿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专家调研建议: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西部开发规划;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及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等12名院士呼吁: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亟须国家大力支持保护!近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通过评审,甘肃拟投资45.65亿元紧急抢救“黄河之肾”。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黄河从青海流入甘南州玛曲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天下黄河第一弯”,对黄河水源起着重要的涵养作用。但是,由于气候变暖、降雨减少、人口增加、超载放牧、过度伐木等因素,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全州已有9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面积高达77.9%,草地鼠虫害面积达1630万亩,黄河沿岸沙化草地面积达80多万亩。在433公里的黄河段上,两岸出现沙化带的已有220公里之多。”甘南州环保局局长朱发祥说。
近年来,甘南州推行基本草场保护、草畜动态平衡、天然草场禁牧休牧等制度,建设人工种草基地115万亩,新建草场承包配套围栏386万亩,新修牲畜棚圈38万平方米,治理“三化”草地399万亩,实行天然林管护509万亩,对恢复草原和林地植被起到了一定作用。甘南州已建立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
链接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建设规划
受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和甘肃省发改委委托,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2005年底编制完成,近日通过专家评审。内容包括:黄河重要水源区生态功能划分、生态区保护工程、生态功能恢复工程、生态经济示范工程及支撑系统建设五大方面。
按照规划:第一步,从2006年至2010年,以草原、湿地为重点,在完善现有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不同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类型,尽快遏制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第二步,从2010年至2020年,以水源涵养和补给区为重点,采取保护和建设并进的综合治理措施,全面完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曾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