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
(亮点频闪)掌握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缩短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加快建立我国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背景解读)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在我国,知识产权尚未成为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手段。思科诉华为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纠纷案表明,知识产权滥用已严重影响到国内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我国亟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要采取措施应对知识产权滥用和垄断。
我国出台五大政策加大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力度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卫敏丽、吴晶晶)针对知识产权尚未成为支持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手段的现状,国务院26日全文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指出,我国出台5项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以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
这些政策分别是:
——掌握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科技部门、综合经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行业和领域特点共同编制并定期发布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国家科技计划和建设投资应当对列入目录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制予以重点支持。国家科技部门会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国家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
——缩短发明专利审查周期。改革发明专利审查方式,提高专利实质审查工作效率,缩短审查周期。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我国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通报协调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研究评议体系。(完)
高等院校应抓紧培养紧缺人才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李斌、刘奕湛)国务院26日全文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配套政策包括: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抓紧培养紧缺人才。
——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同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联合开展创新活动。
——扩大研究生派出规模,完善选派办法,在更高层次上开展国际科技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
《配套政策》指出,要大力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将采取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李斌、刘奕湛)国务院26日全文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明确指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增人指标、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
《配套政策》强调,制定和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和为国服务计划,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配套政策》指出,外籍杰出科技人才申请来华工作许可、在华永久居留的条件可适当放宽,在其居留证件有效期内可办理多次入境有效签证。制定保障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在华外籍高层次人才合法权益的办法。妥善解决好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来华)工作的医疗保险、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