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水利部发出通知要求春灌用水资金务必尽快下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姚润丰、董峻)全国春灌用水工作已陆续开始。水利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将各类节水灌溉、灌区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要尽快下达,确保春耕生产,实现夏粮丰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开辟水源,千方百计增加水量,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蓄水潜力,另一方面要抓紧搞好灌排设施的维修、配套和改造,提高输水和节水能力,采取打井、修塘坝、截潜流、多引、多提、多拦等综合措施,尽最大可能满足春灌用水需要,保证春耕生产。

  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增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的投入,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通知强调,各地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农业用水定额优化灌溉用水计划,积极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各灌区要合理制订灌溉用水计划,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要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优化配置、合理调度现有水源,努力保证春季生产需水要求。同时要积极开展土壤墒情测报、预报制度,为春灌和春耕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用水。

  通知还要求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各地要加快灌区管理单位改革,大力推进和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建立高效、节水的灌溉管理体系,促进节水型灌区建设。

  短缺与浪费并存,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仅为发达国家一半左右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姚润丰、董峻)由于多年来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至80%的水平。

  据专家介绍,当前我国农业用水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用水供给严重不足。我国现阶段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人均水资源量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逼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二是农业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全年降水的60%~80%集中在6~9月。秦岭、淮河以北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为40%,耕地为51%,而水资源总量仅为20%。

  三是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国9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就直接排放,11%的河流水质低于农田灌溉标准,75%的湖泊受到污染。

  四是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年均受旱面积近4亿亩,特别是近几年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亿亩,因干旱影响粮食产量500亿公斤。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表示,我国用水大户是农业用水,约占70%,目前我国年灌溉用水量约为3900多亿立方米。在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完)

 
 
 相关链接
· 水利部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将进入新阶段
· 水利部批复三河口综合整治规划治导线调整任务书
· 水利部珠江委就防汛检查有关情况进行动员和部署
·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表示:中国四大水问题依然严峻
· 水利部部长表示愿与各国分享水资源管理利用经验
· 水利部在京召开座谈会 纪念第14届“世界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