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地处山区的成都市金堂县栖贤乡石板村,悬挂着“科讯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点”招牌的村卫生站特别抢眼。村站医生吴世高说,“过去假冒伪劣药品把村民们坑苦了,现在好了,配送公司送药上门。”成都市为了解决农村群众吃药难的问题,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有效构筑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监督网络。目前,全市341家乡镇卫生院和3001家村卫生室(站)全部进入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供应网覆盖面达到100%。
由于历史原因,成都市农村药品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混乱,“药串串”、劣质药大量流向农村,导致药品供应渠道混乱、药价虚高和质量无保障,农民吃不起药,也难以吃到质优价廉的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成都市着手农村药品市场的规范工作,先后启动了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监督网络建设的试点工作。
成都市按照政府搭台、公开招标、企业竞争、优化配置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整合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资源,推行药品集中配送。他们在14个区(市)县分别公开招标,各确定一家信誉好、实力强的药品经营企业,直接配送药品到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配送网络全面覆盖所在区域,即使是最边远的村站也及时送药上门。配送不搞终身制,每4年招标一次,每半年对企业进行一次服务评议,一次评议不合格给予警告,两次不合格取消配送资格。这样,通过集中配送,从流通源头保证药品质量,真正让农民放心用药,并在农村建立起了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药品快速供应网络。
为了加强对农村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成都聘请农村药品监督协管员,培训上岗,把药品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全市农村各个角落,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群防群治的药监网络。做到村村有信息员、镇镇有协管员,使药品监督由单个部门“小药监”向群防群治“大药监”转变。全市共聘请乡镇药品监督协管员341名,村药品监督信息员3554名,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
实行“两网”建设后,农民用药的平均价格下降10%至20%。按农民人均减负10元计算,“两网”建设使全市农民每年减轻负担6170万元。(记者 刘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