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农业银行提出股改思路:整体改制 择机上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张建平)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具体方案目前仍在紧张论证中;农业银行改革的路径可以有不同选择,但比较起来,还是“整体改制,择机上市”比较稳妥,更符合实际。

    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志成在23日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作了上述表示。

    据李志成介绍,农业银行23日上午就有关报道向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核实。这位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从未向国务院报送有关农业银行的股改方案;所谓农行“按省分拆”的报道,完全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近日,有报道说,人民银行提出了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分拆方案”,主要内容是“取消现设于北京的农行总行,以省为单位设立总行,将农行地方化。”

    李志成表示,农业银行是最后一家尚未实施财务重组和股份化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改革受到社会各界和海外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由于信息来源有限,及对农行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不够了解,近期一些媒体上刊登的有关农业银行改革的报道有部分与事实不符,有些报道甚至完全是作者的主观推断。“这些报道已经对农业银行的稳定和业务经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李志成说,农业银行是我国目前网点最多、员工最多、网络覆盖面最广的国有商业银行,国内总资产已超过5万亿元,列同业第二位。“对如此庞大的系统进行分拆是很难操作的,潜在风险不可低估。”

    李志成认为,整体改制符合世界银行业发展大趋势,也有利于保持农业银行固有的规模经济和沟通城乡、系统联动的优势,从而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资金、业务、机构和人员等资源配置,更好地适应城乡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整体改制也有利于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统筹考虑。”李志成说,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撤出部分县域市场后,农业银行已责无旁贷地成为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在尊重农村金融体系现实格局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县域商业金融的基础作用,通过改革进一步拓宽和增强农业银行的支农功能。

    李志成说,农业银行整体改制还有利于国家扶持与农业银行自身努力相结合。为最大限度减轻国家负担,农业银行要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努力增加盈利,加快消化历史包袱的进度,争取在尽可能短时间内用未来收益偿付改制成本。(完)

农业银行:股改分拆方案存在较大操作风险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张建平)关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省域分拆的设想,完全是个人观点;从实际情况来看,省域分拆的可操作性存在较大风险。中国农业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志成23日就近期有关农业银行“按省分拆”股份制改革方案等报道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李志成认为,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削弱政府调控农村金融的能力;加剧农业银行局部地区经营风险的集聚;削弱农业银行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拆后,农行现有系统性资源的价值、统一品牌的影响力和系统性产品的功能大打折扣,信息管理、资金清算和业务运营重新回到条块分割的状态;各省农行之间,无论是系统性资源的共用,品牌共享,还是产品和业务代理,以及联合为客户提供服务,都可能发生大量关联交易。

    李志成说,与其他三家大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比,由于历史上专业分工以为“三农”服务为主,因此,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景比较特殊,情况更复杂,面临的困难更多。综合来看,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政策性负担重。到去年底,农行政策性贷款余额高达4140亿元,其中不良贷款合计3490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47.2%;由于历史上主要服务于弱势的产业、区域和群体,农行付出了沉重的改革和转型成本;农行点多、面广、战线长,机构人员包袱重。

    更重要的是,农业银行是目前唯一在全国每个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商业银行。除政策性支农业务外,农行还担负着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域中小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特色资源开发、信贷扶贫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的支农任务,是县域商业性金融的主渠道。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行的改革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国家对农行改革一直特别重视和审慎,要求必须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框架中对各种可行的思路反复进行比较论证,以求稳妥实施。”李志成说。(完)

 
 
 相关链接
· 股改进入攻坚阶段 证监会:确保年内基本完成目标
· 沪深第21批股改名单出炉 国有控股企业股改加速
· 我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改监管指引年内出台
· 05年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夯实证券市场发展基础
· 国家将有序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部分地区已定时间表
· 央企股改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成为股改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