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内蒙古农牧民纯收入三分之一来自产业化经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16日电(记者丁铭)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全区产业化经营为农牧民提供的收入约占农牧民纯收入的1/3。

    近年来,内蒙古围绕乳、肉、绒(皮革、皮毛)、粮油、马铃薯(蔬菜、瓜果)、饲草饲料等6大主导产业,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完善带动农牧户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全面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41家,其中伊利、蒙牛集团销售收入均突破百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74.6亿元,是“九五”期末的6.5倍。农畜产品加工品牌中的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3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达到58家。

    目前,全区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0%,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3%,成为自治区第三大主导产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745个,产业化带动农牧户数占全区农牧户的40%以上。

    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发介绍,为了全面提升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区将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龙头企业集群新发展、农畜产品加工水平新提高、农畜产品品牌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新提升。

    为此,内蒙古将在“十一五”期间打造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大企业。到2010年,全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达到75%,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和增加值要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600亿元。(完)

 
 
 相关链接
· 内蒙古将从六方面抓涉农价格工作力减农牧民负担
· 内蒙古今后五年将发展550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
· 内蒙古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着力培养新型农牧民
· 内蒙古启动“全区农牧民技术经纪人培训工程”
· 内蒙古自治区将投入近15亿元改善农牧民就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