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成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至2: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成都市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的彭碧霞说,她现在有两份收入,一份是耕地入股分红,一份是在镇上的工厂上班挣工资。当地像彭碧霞这样的农户数以千计。

    去年10月,汤营村农民按照自愿原则,成立汤营农业股份公司。政府为公司提供100万元风险金,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彭碧霞将自家的大大小小15块田地全部入了股,公司每年按每亩450公斤稻谷标准给付保底收入,此外将经营利润的50%用于分红。目前,汤营农业股份公司吸纳农户506户,农户和村集体土地入股面积达1060余亩,集中发展西瓜、食用菌、蔬菜等规模种植,预计今年纯利润将达到145万元。入股农户一部分在本公司做“农业工人”,一部分转移到镇上的工业园区做“产业工人”。

    邛崃市市委书记高志坚介绍,邛崃地处成都远郊,经济基础比较落后。2005年以来,邛崃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2万亩,获得成都耕地“占补平衡”资金3.6亿元。其中大部分用来改善基础设施,一部分用来成立兴农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行风险投资管理,扶持项目发展。汤营农业股份公司的100万元风险投资就是这样获得的。目前全县有9个公司,经营着12万亩土地,占全县耕地总量的1/4,每亩可增加产值3000多元。今年预计风险投资达1200万元,撬动的民间资本超过1.5亿元。

    这种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经营的邛崃模式,只是成都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所形成的多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之一。此外还有以自然优势为依托的都江堰虹口生态产业模式;以花卉和新型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特色的锦江区“五朵金花”模式等。虹口乡离中心城区约70公里,辖内都是山区,几年前申报国家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8000多亩,变成典型的纯生态经济。各级政府总共投入4000万元,扶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去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近6000元,几乎是3年前的两倍。

    成都市将19个区县分成近郊、中郊、远郊三个圈层,将220多个乡镇和2200多个行政村纳入产业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的坚冰正被打破。2005年,全市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5家;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85元,同比增长1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由5年前的3∶1缩小到现在的2∶1。(记者陈伟光 刘裕国)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副部长就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答问
· 河北:7.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已全部发到农民手中
· 宁夏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1491元 同比增长12%
· 陕西省将在2006年建设至少3000个标准化农家店
· 贵阳市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各项惠农政策基本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