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工人日报社评:关爱农民工要从他们的需要出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24日   来源:工人日报

   “农民工缺什么就补什么”,“农民工急需什么就建什么”,两地相关部门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上,做实事,求实效,把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做到了农民工最需要的地方,把对农民工的关爱送到了农民工的心坎上。

如今,在浙江杭州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工地工作的农民工,都有机会进入民工学校,接受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权益保护以及文化娱乐等服务———8月19日,来自新华社的一篇报道说,在杭州的各大建筑工地,杭州市建筑企业管理站本着“农民工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办学宗旨,办起了民工学校340多家,6万农民工每周在此接受教育。

    另据工人日报8月15日报道,河北省邢台市建筑局与市总工会本着“农民工急需什么就建什么”的宗旨,在全市100多个建筑工地实施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包括标准实用的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室、卫生室、探亲室及洗衣房等,大大改善了建筑工地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农民工缺什么就补什么”,“农民工急需什么就建什么”,两地相关部门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上,做实事,求实效,针对农民工生产生活的需求,从实际出发,把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做到了农民工最需要的地方,把对农民工的关爱送到了农民工的心坎上,这样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作风值得肯定。

    实践证明,这样的工作是务实高效的。新华社的报道说,几年来,杭州的民工学校给农民工搭建起一个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不少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讲文明、守纪律、懂技术、有理想的新一代建筑工人。同样,在邢台,不少农民工对建筑工地生活设施标准化建设也是交口称赞。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作出有目共睹贡献的同时,也要求更深地融入城市生活中,他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生产、生活困难越来越突出———由于不懂施工技术和安全操作规范,致使工程质量下降、安全事故频发;由于文明素养欠缺,在公共场合因不当之举常遭人白眼;由于不懂法律,自身权益屡屡被侵害;由于工作场所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深感城市打工的艰辛与远离家乡的孤独……而开办民工学校,在引导农民工逐步掌握相应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拉近了他们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标准化生活设施的建设,也使更多的农民工能过得舒适一些,更多地体验到了回家的温暖。

    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各地在关爱农民工方面纷纷拿出不少实实在在的行动。如开办农民工医院,使农民工享受优质低价的诊疗服务,为农民工义演,将农民工纳入保险制度等等。这些措施追求的是一个共同目标,即让农民工成为城市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孤独的旁观者。

    值得注意的是,对农民工的关爱不能停留于空洞的口号上,或停留于形式主义的应付。广大农民工更需要实实在在的援助,需要为他们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因此,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工会组织,要把关爱的触角伸得更广更深。在妥善解决欠薪等老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高温下的劳动保护、农民工公寓如何廉价且实用,甚至包括农民工暑天何处洗澡等细节,还有诸多死角有待去发现、去清除。

    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农民工,考验着相关部门及管理者的责任心、能力与智慧。(黄哲雯)

 
 
 相关链接
· 四川自贡市为农民工聘请“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员”
· 天津出台医疗保险办法 推动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
· 贵州启动农民工“安心工程”
· 铁路大力支持重庆灾区自救专列运送农民工去新疆
· 江苏将为进城农民工子女发放《义务教育证》
· 厦门向农民工推出免费职业介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