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加大在西南"红层"区找水力度解决饮水困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韩洁)今年5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干旱,造成川、渝两省市1800多万人饮用水困难。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6日表示,将加大在我国四川、重庆、云南等西南省区“红层”地区的找水力度,解决当地面临的饮用水困难。

  孟宪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截至今年7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四川省政府合作实施的“红层找水”工程已打出77万眼水井,解决了当地3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

  根据2004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实施四川“红层”丘陵地区地下水打井工程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投入5720万元,计划用4年时间在四川省105个区县打井100余万眼,解决当地400万人的饮用水困难。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殷跃平介绍,所谓“红层”,地质上泛指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白垩纪时期形成的陆相砂泥岩地层,因呈红色而得名。地质勘探表明,浅表侏罗纪—白垩纪“红层”经过风化作用,形成裂隙系统不发育,地下水不易储存的表面盖层,因此大多“红层”地区被划分为贫水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据了解,四川省是中国“红层”分布最广、类型最特殊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东部的资阳、南充、广安、自贡等17个市105个区县,面积达11.8万平方千米(公里)。虽然该地区降雨量丰富,但因其表层涵养能力极差,致使严重缺水人口达400万,并有近2000万人亟待改善饮用水条件。

  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率先在四川“红层”丘陵地区进行调查和研究,终于找出了“红层”地下水的形成和富集规律,证明在“红层”地下15米至30米深处,分布有水量不大、埋藏不深,易于开采,水质良好的饮用水,对于解决百姓人畜饮用的分散供水,具有简便、经济的实际意义。

  殷跃平说,实践证明,在今年连续100多天干旱的极端条件下,四川省77万眼“红层”地区水井中,95%以上仍能保证正常供水,创造了水文地质的奇迹。

  他透露说,鉴于今年四川和重庆等地遭遇的严重干旱,两地政府均已决定追加投资增加在“红层”地区的打井数量,其中重庆市计划增加70万眼井,解决300多万人的饮水需求。(完)

 
 
 相关链接
·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董祚继:把好用地预审这道关
· 国土资源部:加强依法行政与纪检监察的衔接配合
· 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行阳光行政
· 国土资源部:建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 国土资源部:审批程序力求便民高效
· 国土资源部:上半年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49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