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有5障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周玮)“目前,尽管音像制品出口的形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对今后造成影响。”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助理巡视员傅燕梅8日表示,中国音像制品“走出去”面临着五大障碍。

    一是恶性竞争较为严重,出口秩序仍较为混乱。“类似于国内市场的低价恶性竞争已经延伸到了对海外市场的争夺。”傅燕梅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音像城国产音像制品成品出口的平均价格2003年约为8.09元,而2004年则为5.62元,2005年更下降到4.56元,减幅高达43.95%。”

    二是当前音像制品出口仍以制成品为主,所占比例过高,版权贸易相对来说还不理想,即便是出口的音像节目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外商束之高阁,整体出口结构不太合理。

    三是国产音像制品出口需要对音像节目进行翻译、配音和打印字幕,并根据目的地预期消费群体的欣赏习惯进行后期制作和整体包装,投入较大,成本很高。相比之下,目前政府在政策倾斜、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出口奖励等方面力度还不够。

    四是出口音像制品的质量有待提高。傅燕梅举例说:“据国内某企业一位负责音像出口工作的人员反映,在其销售给某外国客户的DVD光盘中有一些碟片根本无法读取数据,在经过颇费周折地更换之后,仍有1张碟片不能正常读取。”

    五是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仍集中在北美、亚洲、大洋洲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在欧美等地的市场份额极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华人社区,还没有实力打入欧美主流市场。(完)

2006年度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500万元 6成用于奖励业绩突出单位及节目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周玮)记者8日从文化部获悉,2006年度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为500万元人民币,不但数额较2005年度增长300万元,且资金的使用上也将有所调整——由以项目补贴为主调整为以奖励优秀为主,积极探索和完善“以奖代补”新机制。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助理巡视员傅燕梅介绍,2006年度将对出口业绩突出的单位和节目进行相应资金奖励,拟定资金300万元。目前,文化部已制定了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奖励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奖项设置、奖励标准、申报条件等作了具体的规定,于近期公布,并将于本月正式启动出口奖励申报工作。在国产音像节目的译制、海外宣传推广、相关人员业务和政策法规培训、国产音像节目涉外版权登记公告系统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也将提供适度补贴。

    据了解,文化部和财政部于2005年设立了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将音像制品作为文化产品出口的重点项目,并联合商务部、海关总署共同成立了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工作委员会,正式启动国产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2005年,专项资金对16个单位申报的27个项目给予了补助。其中,中国唱片总公司等7家为国有单位,共补助资金67万元;三辰卡通集团等9家为民营单位,共补助资金83万元。

    2005年专项资金补助的绝大部分项目进展良好,出口业绩明显提高。2005年获专项资金补助最多的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总经理马润生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获得补助资金28万元,按照申报项目计划对《大汉风》《郑和下西洋》《故宫》等多部作品进行了多语言译制。仅《故宫》就投入20万元人民币,并取得纪录片销售的历史最高记录,销售额达到61万美元。”(完)

 
 
 相关链接
·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就故宫答问
· 文化部:加强行政许可法配套制度建设
· 文化部:逐步推进文化立法工作
· 文化部打造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品牌
· 文化部启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国家课题
· 文化部召开会议部署东北三省文化市场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