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和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启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全国15个科技特派员试点省区的30个县市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下,将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资格认证体系,加强科技特派员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
该项目是由科技部、商务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合作实施的。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代表马和励、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粤出席启动会并讲话。
刘燕华在讲话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对科技需求十分迫切,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势在必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由基层创造而又在全国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机制,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政府推动和社会力量之间的有效结合,为科技人员和科技体制更高效地服务于“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据悉,该项目执行时间3年,计划总投资720万美元,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资金180万美元,科技部及有关实施地区计划投入资金540万美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和增加科技特派员项目重点示范省或自治区,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资格认证和信用评级体系,在贫困乡村建立信息通讯技术中心和示范站,在项目省和县建立科技特派员协会以及加强科技特派员的能力建设等。项目实施将引进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体制运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良好运行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农村技术推广体系。
在项目启动会上,合作三方签署了新增项目资金谅解备忘录,来自全国15个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部门主管负责人作为项目试点地区代表签署了项目承诺书。(记者 刘恕)